人物简介:萧玮,摇滚乐队“麦田守望者”主唱。他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为搞摇滚从国字号单位退出,为做环保多次深入热带雨林,并于今年自费自导环保纪录片《大象进行时》,旨在讲述亚洲象的生存危机。从摇滚到环保,萧玮一直在不断地自我发现。
语录:
“环保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僧侣式的戒律。”
“现在多数人选择沉默,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但现在这个世界这么不好,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就是,表达你的不满,让别人知道你很在意。这其实是最有用的第一步。”
“音乐是一种信仰,绿色与和平也是。”
把萧玮丢到人群里,回头率绝对高。酷似滇金丝猴的发型,个子够高,打扮够时尚,相貌不算最帅,但足够爷们。
萧玮是麦田守望者乐队的主唱。这个借塞格林小说《麦田守望者》之名的乐队,成立于1994年,那时的萧玮刚从大学毕业。小说中那个16岁的迷茫少年霍尔顿,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没有大人的麦田里,做一个守望者。现实中,歌声沧桑的萧玮有两个信仰,一个是音乐,另一个是绿色与和平。
大自然就像把狙击步枪 一下瞄准了我的心脏
2010年8月,在雅安动物与自然电影节上,萧玮自筹自拍的纪录片《大象进行时》获得“观众最喜爱”和“最佳教育价值影片奖”。那天正是他的生日。
《大象进行时》探讨的是亚洲象、人与自然间平衡的主题。在泰国,人们驯养大象,奴役大象,在野生大象数量锐减时,人与自然的平衡也被打破。2009年当萧玮参加“与象同行”活动,他被聪明、可爱,“连眼睛都会说话”的大象深深吸引,并为它们的生存困境焦虑。于是,他决定做一部有关大象的纪录片。
为拍摄,歌手萧玮第一次拿起摄像机;为剪辑,他在电脑前耗了近8个月时间,自己买专业的电脑设备,学习剪辑软件,还撰写解说词。等片子出来后,他第一时间传到网上共享,连DVD光盘都是免费发送,没有一张是卖的。
“拍这个的初衷和钱没一点关系,就觉得做这件事有价值。”萧玮之所以将纪录片起名《大象进行时》,源于英文中“elephant”为大象,“ing”表示现在进行时。他希望大象这个充满灵性的物种能一直延续下去。而他现在的英文名字是“Elephanting”。
萧玮与大自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源于2006年他的“天堂雨林”之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中,他充分感触到人在伊甸园中的快乐。洗澡就在湖里,森林就是大超市,吃的用的都从里面拿,每天都能听着鸟叫起床,每天都能看到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当然,他每天也都能听到森林在消失的消息。
“那次,大自然就像拿着一把狙击步枪,一下子瞄准了我的心脏”。“天堂雨林”给萧玮的精神冲击让他始料不及,在回来后的整整两个月内,他痛苦异常,甚至不想回来。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欢乐从何而来,什么是幸福。“关键是我清楚的意识到,我没法像他们那样去生活,不能每天早晨都听着鸟叫起床。”
“天堂雨林”改变了他,从此他开始投身公益与环保事业,成为国内著名的环保先锋。
乐队的每张专辑中必有关于环保的歌曲,甚至今年12月的年度专场中,环保即是主题;DVD的包装一定要用再生纸;和女儿一起设计动物形状购物袋;参加各种如“与象同行”的活动,再用音乐、视频去传播环保理念。
对于环保,萧玮的定位是“传播者”,并坚持一定要先去看先去做,然后做到如狙击步枪般的精准传播,而不是打散弹枪,打到的人多,但只是一脸麻子,没有多大效果。
从摇滚到环保,萧玮一直在寻找的自己。他随和,爱玩,甚至有点不务正业,但对每个生命都很尊重,不仅仅是人。他不愿意说自己有什么样的理想,因为那感觉太飘忽,他宁愿说信仰,就像他现在信仰音乐,信仰绿色与和平,并想用音乐传播绿色与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