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校访谈

美国华裔小音乐家黎卓宇:大师的路才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 2011-04-19 21:21:24 丨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丨 责任编辑: 李平


中新网12月23日电  全国青联机关刊《中华儿女》杂志推出年终专稿《海外华人2010》,共有12个代表人物。本网今日刊发代表人物之一黎卓宇的故事。

文章如下:

2010年11月中旬的全世界古典乐坛新生代音乐家展露头脚的“国际青年艺术家大赛”举办上,14岁的黎卓宇作为唯一入选华裔和大赛有史以来最小参赛者,一举夺冠。

2010年是黎卓宇学琴的第11个年头,也是他真正迈向世界钢琴大师之路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的7月,黎卓宇在世界规模最大、奖金最高的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托马斯-库博杯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除了1万美元奖金之外,他还获得了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超过20万美元的4年全额奖学金;在11月中旬举办的全世界古典乐坛新生代音乐家崭露头脚的“国际青年艺术家大赛”上,他作为唯一入选的华裔和大赛有史以来最小参赛者,再次折桂。

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在黎卓宇的个人网站上不停地追问:怎样弹好钢琴?怎样成为冠军?怎样成为黎卓宇?

一 . 琴中有泪

海外华人的子女想弹好琴其实并不容易。如今有些经济基础的华人家庭,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大都会很果断地在孩子比琴键高不了多少的时候果断地把钢琴作为一门课程塞给孩子。大多世界名校录取学生时往往有一条重要的参照:音乐水准。更让家长们头疼的是:名师难求。

黎卓宇是幸运的。在他和兄弟姐妹们学琴以前,黎卓宇的爸爸黎小坚和妈妈卓超英根本没碰过琴,但所幸黎卓宇一个在纽约的堂姐跟旅居美国的世界钢琴大师殷承宗学琴,又通过殷承宗的爱人得知一位同样出身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家杨镜钏正巧也搬到了波士顿,黎卓宇的姐姐去杨老师那里学琴,还在襁褓中的小卓宇也免费去旁听,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

那时候黎卓宇的爸爸黎小坚做了7年的博士、博士后研究,刚刚进入研究所,家里只买得起立式钢琴,大女儿为了学琴吃尽了苦头,黎卓宇4岁半学琴,却出人意料地上手很快,6岁、7岁都得了马萨诸塞州音乐教师协会钢琴大赛的冠军,也一不小心成了美国同学眼中“个色、另类的华人儿童”,不太与他接触。大量的时间用来弹琴,黎卓宇的其它功课并不突出,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只有黎卓宇的父母能看出孩子眼中的苦闷与困惑。未来尚不可知,但孩子需要信心,黎小坚为孩子建立了个人网站,特别设立了一个“village(乡村)”板块,把孩子与钢琴老师和各门功课老师、同学的合影都张贴出来,明明白白地告诉黎卓宇,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村落中,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大家的关心、爱护。黎卓宇的同学、老师看了网站后也做了一个一致的决定,他们要帮助黎卓宇成为真正的钢琴之星。

钢琴之路从来不是笔直的罗马大道,天才也不能例外。黎卓宇6岁、7岁时得了很多奖,8岁时却颗粒无收,从钢琴比赛的现场回来,黎卓宇的妈妈和老师一边怀疑是不是比赛结果出了问题,一边也在小声地讨论:孩子究竟适不适合长期地学琴,今后的学琴之路应当怎么走下去。最严重的时候,黎卓宇的父母开了一个会,问黎卓宇有没有兴趣将来成为医生或者律师。平时不太爱说话的黎卓宇突然抬起头直视着父母,泪流满面地说:爸爸妈妈,我要弹琴。

看到孩子的眼泪,黎小坚夫妇就再也没有动摇过,他们索性把孩子的音乐CD寄给规模更大的国际音乐赛会,很快,黎卓宇又开始得奖了。

二 . 琴中有爱

黎小坚夫妇最初让孩子们学琴的想法和其他的家长没什么区别: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可不久他们发现黎卓宇对钢琴的热爱几乎是一种本能。1岁多一点刚刚能站立的时候,一听到姐姐练琴他就会突然停止手上的一切活动,放下所有的玩具,安安静静地侧耳倾听。4岁多正式开始学琴,他根本不用通过“C、D、E”等字母来标记音阶,自己直接把音符和琴键简单对号后,一二个星期就能弹完别人要花几个月才能掌握的钢琴教材,在其它的音乐技巧的学习上也是一路绿灯。

在黎卓宇的弟弟出生后,黎小坚夫妇经过长期的考虑,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已经有三个硕士学位和稳定工作的妈妈卓超英不上班了,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卓超英对孩子的投入是巨大的,孩子上课时她不止在旁边陪听,还认真地思考、记录,回家后孩子练琴,卓超英常常会在厨房里突然大喊一声:这样不对,应当怎样怎样弹,表现出一种怎样怎样的感觉。孩子改变弹法,卓超英会在厨房里表扬一句:这下对了。短短地一两年下来,殷承宗也发现黎卓宇学琴恐怕不只是刻苦那么简单:“黎卓宇每次来学琴都有明显地进步,对音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完全不像一个孩子。我刻意对学生们讲一些技巧之外的,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情绪甚至是精神、文化内涵,我感觉黎卓宇是能够听懂的。”

2005年,殷承宗专门带上黎卓宇和他其他一些已经在国际上名声大噪的弟子回厦门开办了钢琴“大师班”,黎卓宇本来年龄就不大,长得面相还要比实际年龄小两三岁,琴声所到之处,“神童大师”的名声鹊起。为此卓小坚非常感谢殷承宗:“从厦门回来,孩子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更加自信、沉稳。这个年龄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阅历和自信,殷老师对孩子们不拘一格的认同,让一个孩子不再怀疑自己、把目光专注在更高、更远的地方。”

回到美国,黎卓宇和波士顿的乐团合作演出了刚刚向殷承宗学习过的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曲终了,全场观众起立并致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黎小坚父子还没反应过来,很多听众挤到他们身边,一位长者只是拉着孩子的手,不住地说谢谢;面对这样的听众,父子俩都无言以对,满脸是泪。

三 . 琴中有未来

孩子在家练起琴来没个够,黎小坚夫妇就专门给孩子安排出打球、游戏和到外出交友的时间,还鼓励他多看看古今中外音乐文化方面的书,他们反复告诉孩子,音乐就像数学、美术一样,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得奖只是音乐生活中的一部分,再天才的孩子也只是课堂的一部分,要能看到整体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不断进步。对这个话题,黎卓宇听了总是笑笑,看不出心里是怎么想的。黎卓宇看了报上网上对“神童”再次获奖的报道后,也总是笑笑就跟弟弟出去玩。无论电视台、在白宫国会山还是在世界各地的钢琴比赛,他也总是习惯用平和的微笑面对听众。黎卓宇的笑是真诚的,因为不止一位国际知名的指挥家在和他合作后,专门打电话给黎小坚夫妇道谢:这个孩子是他们见过的最谦逊的钢琴家,不论自己的表现有多么出色,总会在演出后专门打电话向指挥致谢。黎小坚夫妇接到这样的电话心里也很踏实,因为他也是这样对待杨镜钏老师、殷承宗老师和现在的卡和景老师的。

为了扩大视野,黎卓宇把网上钢琴家的视频系统地下载下来,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黎小坚受孩子的启发,也把黎卓宇的演出视频发在了专门的视频网上,没想到点击率极高,而且不断有欧洲各国的著名指挥家直接在网上留言,邀请黎卓宇赴欧洲演出。虽然车马费常常要自己负担,但黎小坚乐此不疲,他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音乐没有国界,神童的路没几步就走完了,大师的路才刚刚开始。

对此,黎卓宇的反应总是超出父亲的预期:“我的根在中国,我渴望回到中国演出,总有一天我要让中国的同胞也因为听到我的音乐而感到幸福、感到快乐。” (作者:骆瀚)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