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升官”了,由阿里音乐的董事长换身为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消息公布后,高晓松在微博上发表了颇为符合其新身份的感想,里面不乏“如虎添翼,风生水起”“立足中国,融入世界”“扬帆入海,破浪远航”的大词。
阿里的企业文化当中,的确有喜欢描绘宏图、高瞻远瞩的传统,记得当年阿里影业初创时,也是充满了豪言壮语。高晓松虽然在阿里音乐董事长的位子上坐了400多天,但只有这一次,才发表出完全融入阿里企业文化的公开发言,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明显又不是他的风格,不免让人猜测,阿里这又是玩的哪一出?
反正这次阿里的人事任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这次阿里推出了一个叫“阿里大文娱”的业务板块,从内部公开信看,负责这块业务的大领导,应该是“阿里巴巴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俞永福。俞永福作为“大文娱核心班子”的头儿,各个构成公司的负责人,要向他汇报,别管是主席、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得听小组组长的。
至于其它领导职位的高低,谁是谁的领导或下级,除了阿里人事以及少数的资深从业者能看懂,一般人是了解不透的。和一般民营企业组织机构划分鲜明、权力分配一目了然不一样,阿里不走寻常路,也难怪有网友怀疑,高晓松是脱离了实际管理,走上了一个务虚的位子。
就这次安排的分工看,高晓松所负责的国际战略业务,都符合务虚的定位——阿里文娱事业在国内尚需开疆拓土,国际战略业务也只是个方向型的业务,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实际工作需要做,高晓松可以躺在主席的位子上,拿一份差不多类似顾问的费用,这其实挺符合高晓松的个性的。作为一名创作才子,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管理尤其是繁杂的国际业务中去,娱乐圈会失去一位创作者,阿里也未必能得到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2012年6月,高晓松与宋柯高调加入恒大,分别出任恒大音乐“音乐总监”和“董事长”职务,但恒大音乐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高晓松忙着出任多地卫视综艺节目评委,后又与爱奇艺打得火热,看不出来主要精力放在了恒大音乐。当然,也有可能高、宋两位是在幕后默默地使劲,外人不知道而已。
今年5月,加盟阿里的高晓松和宋柯这对CP,推出了一个叫阿里星球的产品,但这个产品不但雷声小,雨点也小,并没多少人知道,能从阿里星球这个名字庞大的产品中得到什么东西,它被批评为“四不像”……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高晓松适合搞作品不适合搞产品的说法。也有网友觉得,像高晓松这样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人,更适合当一名大企业的门客,动口不动手,吃吃饭、喝喝酒顺便提点儿建议就行了,真正做事,还得交给职业经理人。
现在高晓松成了负责国际战略业务的主席,等于走上了真正适合他的位置,阿里放心了,高晓松开心了,所以不排除他在微博上那段大开大合的发言,是“明紧暗松”的心态体现,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晓松奇谈》的制作中去了。
阿里喜欢下许多盘很大的棋,其在网购领域的实力无人可以匹敌,但在文娱领域,给人的感觉是战略谈得很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多。虽然阿里不断通过收购和投资的方式,把一些著名的企业、有名的作品纳于旗下,但在公众看来,那些企业尤其是作品,还带着原有出品方的鲜明痕迹,阿里并没有办法很快地用自己的厂牌将原企业的文化标识覆盖。
所以,阿里可以强调战略,但应少谈论战略,多出一些原创作品,只有“阿里造”的文娱产品多了,人们才会真正记住阿里,阿里才能真正在文娱产业获得话语权。(韩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