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音乐节以引进、制作及推广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歌剧著称,但《仲夏夜之梦》等20世纪现代歌剧经典也让人耳目一新。
指挥泰斗弗拉基米尔携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首次亮相音乐节
3D迷你歌剧《湮灭》带来颠覆性的剧场体验
第1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于10月29日落下大幕,为期21天的音乐之旅圆满收官。今年的音乐节以“传承之乐 新锐之音”为主题,迎来了30场不同类型的演出。既呈现老牌名团演绎的大师经典,让人一饱耳福,也采撷国际业界最前沿的新作给本地观众尝尝鲜。
技术
首次引入“浸没式环境歌剧”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说:“古典音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艺术与思想的进步不断演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新技术、新媒体、新审美趣味的冲击,所以用全新的姿态赋予传统艺术鲜活的生命力,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艺术家的使命”。
秉承这个使命,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节目策划上也处处彰显其创新性:青年歌唱家沈洋携手导演邹爽带来多媒体声乐剧场《逐》,将舒伯特的《冬之旅》谱写上现代都市心情;3D迷你歌剧《湮灭》以真人演员与影像的隔空互演,带来颠覆性的剧场体验;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上演唐·璜生命最后时刻,这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将浸没式环境歌剧的概念引入国内……这些古典与现代性融合的作品,让观众看到,21世纪古典音乐舞台的无限可能性。
纪录
26部歌剧中国首演
作为中国歌剧艺术的前沿舞台,北京的歌剧演出无论从质量、数量都雄踞全国之冠。今年音乐节歌剧板块的3部歌剧,将目光聚焦于以本杰明·布里顿为代表的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以及具有高度探索性的21世纪新锐歌剧。无论是法国普罗旺斯-埃克斯国际艺术节制作的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还是根据莫扎特同名歌剧改编的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抑或3D迷你歌剧《湮灭》,都令人耳目一新。
尽管音乐节以上演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歌剧著称,但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彼得·格赖姆斯》等剧相继推出,让观众可以聆听到更多20世纪现代歌剧经典之作。迄今为止,北京国际音乐节已上演了多达45部中外歌剧,其中26部中国首演,2部亚洲首演,1部世界首演,音乐节将继续刷新着在中国歌剧舞台上创造的历史纪录。
大咖
名团新秀交相辉映
每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名团名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今年也不例外。拥有120年辉煌历史的东欧交响劲旅捷克爱乐乐团时隔15年,再登音乐节舞台。而首次亮相音乐节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在俄罗斯老牌指挥泰斗弗拉基米尔·费达谢耶夫的率领下,连续三晚带来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这也是继去年音乐节推出勃拉姆斯全集系列音乐会后,再次上演经典作曲大师的全集。
此外,还有“老朋友”香港管弦乐团,钢琴家蒂博戴,管风琴超新星卡梅伦·卡彭特等。此外,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开幕音乐会上实现了音乐节首秀,为北京两大艺术机构间的良性互动再添一笔。
音乐节上还迎来了广州青年交响乐团的北京首秀,三位80后指挥家林大叶、黄屹、景焕轮番登台。年仅12岁的钢琴家王雅伦二度亮相,继续保持登上音乐节舞台年龄最小的独奏家纪录。
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还有一位重要客人来访,他就是享誉国际歌剧舞台的著名导演罗伯特·卡尔森。在歌剧《仲夏夜之梦》演出期间,这位大导演被音乐节授予了“年度艺术家”称号,这也是音乐节第一次将该奖项授予歌剧导演。
互动
直播观看人数破656万
北京国际音乐节尝试将时尚地标与古典音乐融合,超半数演出安排在三里屯橙色大厅与红馆。“其实也是在尝试古典音乐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而这些实验都证明二者并不遥远”,余隆指出,“在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之外,音乐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间,可以包围、融入、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
在精彩纷呈的舞台之外,本届音乐节也与互联网传播强强联合。继去年首次携手乐视音乐后,今年音乐节的在线直播场次提升到13场,还同时实现了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地的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在线观看人数已突破656万。
余隆说:“今年是第19届,‘1’时代马上就结束了,明年的音乐节将进入‘2’时代,需要很多新人,新创意,新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