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鞭炮声到坟前举办音乐会 扫墓观念悄然改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7-04-02 10:01   发表评论>>

从鞭炮声到坟前举办音乐会 扫墓观念悄然改变
网络图

从鞭炮声到坟前举办音乐会 扫墓观念悄然改变

48岁的胡云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是宁波公交总公司永安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员。从最初坐着父母的自行车去扫墓,到后来开着摩托车去扫墓,再排队坐扫墓专线,开着私家车去扫墓。这两年,她已经换成坐地铁去扫墓。三四十年当中,宁波人的扫墓交通工具正在更迭。在她身上,折射出的是宁波人扫墓观念的悄然改变。传统的陋习正在逐渐摒弃,现在坟前越来越清爽,很多人都是人手一束鲜花,缅怀亲人。

1980-1989年

头一天晚上就要准备祭祀用品

常有小孩被鞭炮声吓哭

上世纪80年代,宁波人的扫墓工具就是自行车,这是一段有苦有乐的回忆。

那时候胡云只有10来岁,头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唠叨早点睡,第二天绝不能赖床。晚上母亲要烧七八个菜,都是外婆平日里爱吃的,再备好祭祀用品,一直要忙到凌晨,基本不能合眼。

每次到墓地,父母都要忙碌好一阵。除去坟上的杂草、添几锹新土,插上纸幡,还要放鞭炮。母亲会拿出自己做好的饭菜,父亲点上香烟,倒上酒,点燃香烛。等香烛快燃尽时,父母会把折成元宝的冥钱烧掉,扫墓就算是结束了。

虽然天朦朦亮,但墓地已经很热闹了,百子炮噼里啪啦不断、二踢脚时不时蹿上天。“那时候常有小孩被突如其来的鞭炮声吓哭。虽然最怕这个,但父亲点鞭炮时,我们都忍不住凑过去看,觉得很好玩。”

1990-1999年

扫墓路上几乎人手一个花圈

墓地里风一吹就掉在路边

1990年,胡云进入宁波公交总公司,成为一名公交职工。没几年,公司就开通了去墓区的直达车,算是清明扫墓专线的“前身”。

“一趟车要挤六十多人,每个人手上都有很多祭祀用品,最多的是花圈。人多的时候,等到墓区,手里的花圈都被挤得不成样子了。有的手里抱着装着热菜的饭盒,不小心司机一脚刹车菜就打翻了。”胡云说,那时候坐公交车,一路上都有人喊:“别挤别挤,把东西挤坏了。”

当时,祭祀用品都是家家户户自备的,老人家更是早早开始忙活起来。墓区两边卖祭祀用品的很少,而且价格高,基本上不会有人光顾。“年轻人自己不会张罗,都是父母准备,提前去拿。”

一路上,基本上人手一个花圈。等从墓区回来,有的土坟,就是十几个花圈密密麻麻放着,风一吹就掉在路边。

2000-2015年

年轻人都在超市买祭祀用品

鞭炮声减少 大家都在烧东西

2009年,家里购置了私家车,这下扫墓就更方便了。与此同时,祭祀用品亲力亲为的少了,年轻人基本上都在超市采购糕点。

“每年的青团都是必备的,再买一些水果之类,祭祀用品已经比较简单了。”那几年,通往墓区的路上,小摊小贩越来越多,有卖花圈、香烛、鞭炮等祭祀用品,有趁机卖土特产的。一路上都是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感觉就像是“庙会”一样热闹。

2012年左右,一些奇葩的祭祀用品开始多起来。比如别墅豪宅、手提电脑、手机、汽车、麻将桌等,各种匪夷所思的东西都能看到,还有点炫富的意思。“有的做生意的老板一买就是几层楼的豪宅,做得相当考究,放在坟头,这样一套都花上好几百。”

胡云注意到,那时候鞭炮声明显少。但到处都是烟,呛人得很,大家都在烧各式各样的东西,墓区总能闻到各种怪味。

2016-2017年

鲜花祭祀越来越普遍

上海亲戚扫墓订了场“音乐会”

去年,地铁可以直达宝幢了,胡女士开始体验坐地铁扫墓。在地铁车厢里,她注意到,市民的祭祀用品越来越简单了,基本上就是青团和糕点,很多人都是拿着一束鲜花。文明祭扫越来越流行,坟前清爽了很多。

去年,有个上海来的亲戚来宁波扫墓用了很特别的方式。“因为祖辈都是音乐爱好者,他们听说宁波有志愿者可以定制‘音乐祭扫’就早早预订了。有志愿者现场演奏,有乐队配乐,墓园里琴声悠扬,现场气氛很好,这样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上个周末,天气晴好,胡云早早就和家人去扫墓了。当时,她就和丈夫开玩笑,“等我们老去的那天,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来给我们扫墓?”儿子笑着说:“放心老妈,以后我在网上给你扫墓。”

胡云感慨地说,相比父母一辈,现在的清明祭扫要简单一些,祭祀用品也没那么讲究了,但是心情都是一样的。“清明扫墓,就是想让长眠的亲人知道,我们想念他们,告诉他们,我们过得很好。”

【变的还有青团】

口味形状多样化

传统青团变“网红”

金报讯(记者 钟婷婷)时值清明,老百姓扫墓、祭祀、踏青,还会做一些青团、麻糍等时令小吃,传统节日的氛围渐渐浓起来。传统的青团,创新口味,遇上网络,也变身 “网红”。

最近,罗小姐在微信上营销自己手工制作的青团,“网红”的咸蛋黄肉松馅和传统口味都有。“虽然市面上有些青团有用菠菜汁的,但我都是用艾青做的,青团没有艾青的味道就不叫青团啦!”罗小姐说,年轻人更喜欢蛋黄肉松馅,中老年人更偏向豆沙馅。正在卖的蛋黄肉松15元两个,豆沙10元2个。“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四五十个,少的时候四五个吧。”

上海老字号杏花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从紧俏“限购”到网上代客排队,逆袭蹿红。记者在一鸣真鲜奶吧,也看到了这种青团,还有抹茶红豆味的。“清明吃青团,是家里传统项目,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吃,但过节了还是会象征性吃两个。来这里买当然是喜欢网红味的啦,我们年轻人比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嘛,网红味总是要尝一下的!像我妈她还是偏爱传统味道。”一位正在买单的张小姐告诉记者。

在鼓楼和南塘老街,各种形状和口味的青团也很多,口味上芝麻馅的、豆沙馅的、肉松馅的,各有粉丝,形状上除了团子形,还有做成饺子的,甚至有放火锅里吃的。

【不变的是那份心】

清明时节祭英烈

追忆事迹表哀思

昨天上午,宁波江北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庄桥街道党工委,宁波市、江北区两级新四军研究会及庄桥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参加了仪式,并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以表哀思。

在参观纪念馆时,有一位老先生在蒋子瑛烈士的介绍前久久伫立。询问之下才得知,老先生叫葛石峰,已经91岁高龄,是蒋子瑛烈士的小学同学。

“1945年,我在蒋子瑛的影响带动下加入了新四军,就投在他带领的部队,看到这里的资料,我就想起了当年他的一举一动。”葛老先生深情地回忆道。

“原来我们庄桥有这么多革命先辈,我记住了朱洪山、蒋子瑛、葛传华……好多好多呢!”在参观了纪念馆,了解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后,庄桥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掰着手指头向记者一一列数着她刚刚记住的烈士。(杭州网 原标题:从鞭炮声到举办音乐会 宁波的坟前越来越清爽)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李平
>> 名人访谈
>> 中国乐坛
《中国新歌声》定了仨导师那英连任
算上此前四季灿星版《中国好声音》,那英在导师这个位置上俨然已成为“六朝元老”,节目将于今年夏天在浙江卫视播出
· 肖邦音乐大学首将歌剧博士学位授 ...
· 中国新年音乐会在华盛顿举行
· 中华乐曲与琉璃艺术联袂庆春节
· 张柏菡走进基层唱响《中国梦飞起来》
>> 星光灿烂
陈楚生:我更想做的是音乐人,而不是传统的艺人
从2007年以快乐男声总冠军的头衔横空出世,到后来离开天娱签约华谊,再到如今的独立音乐人身份,陈楚生提及出道十年后的重新出发
· 《歌手》李健回归竞演舞台魅力十足
· 黄大炜音乐节目惊爆爱情故事
· 音乐人刘洲助谭晶夺双料冠军
· 《歌手》首位逆战歌手 张杰RAP犀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