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经典

舞剧《茜茜公主》示范“打开一国文化”

发布时间: 2017-05-09 17:33:37 丨 来源: 北京晚报 丨 责任编辑: 李平


舞剧《茜茜公主》

舞剧《茜茜公主》示范“打开一国文化”

作为第十七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的开幕演出,由匈牙利实验舞蹈团和布达佩斯吉卜赛交响乐团共同带来的舞剧《茜茜公主》集中展现了匈牙利民间舞蹈和吉卜赛音乐的巨大魅力。

相较于已然登上神坛的电影《茜茜公主》,舞剧在对女主角“茜茜公主”的人物处理上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抱着来看电影翻版想法的观众也许还会一时间摸不到头脑。首先,茜茜公主虽然仍是奥地利的尊贵皇后,但她的恋爱对象却成为了匈牙利的安德拉希伯爵;其次,她的“戏份”并不算多,可以说与剧中的女二号“吉卜赛女郎”平分秋色,但两人的舞蹈风格却迥然不同。茜茜的舞蹈明显表现出了芭蕾和现代舞的特点,而吉卜赛女郎和剧中的其他角色则极具纯正的匈牙利民族风情,这也让茜茜自出场开始就带有显著的“外来者”的标签。“外来者”茜茜最终被安德拉希的爱情征服,融入了他所在的集体和国家,这样的安排无意透露出了来自匈牙利的创作者们的狡黠心思。从始至终,茜茜公主都更像是一个有着美丽光环的“导游”,在她的带领下,配合着《匈牙利狂想曲》《蓝色多瑙河》等众多名满世界的经典乐曲,观众们领略了匈牙利人能歌善舞、热情开放的真性情,并深深为匈牙利的民族艺术所折服。

在弘扬一国优秀文化的层面上,《茜茜公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对于许多中国观众来说,匈牙利并不是他们印象中传统的文化大国,那么如何说服他们走进剧场、观看这部舞剧就成了关键问题。对此,制作者们聪明地选择了“茜茜公主”这一文化符号。她首先有足够的分量来象征匈牙利。据匈牙利实验舞蹈团的艺术总监桑德尔·罗曼介绍,茜茜在匈牙利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正是因为她,奥匈帝国才得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建立。”同时,随着电影《茜茜公主》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茜茜公主”这个名字早已为各国观众所熟知。舞剧的制作者在民族与世界之间寻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将茜茜公主作为本剧的女主角,既能有足够的“噱头”来吸引并不是十分了解这部舞剧的观众,又可以借她的人生履历来铺展匈牙利人文风情的广阔画卷,可谓一举两得。

但考虑到匈牙利民间舞蹈对于他国观众来说多少是陌生的,舞剧又明智地令女主角茜茜跳起了更加“国际范儿”的舞步,成功中和了因民族特点过于强烈而带来的突兀感。在配乐上,布达佩斯吉卜赛交响乐团带来了国宝乐器钦巴隆扬琴,以独特的匈牙利风格奏响了广大观众熟知的名曲,引起了强烈共鸣。总之,在弘扬民族艺术方面,舞剧《茜茜公主》示范了一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本国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观看了本版舞剧《茜茜公主》的观众来说,正式演出中演员们的表现固然十分精彩,但我想所有人都不会否认,谢幕时的几段加演才真正将整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无论主演还是乐手,都在热情邀请现场的观众参与到他们的表演当中来。舞台的界限似乎已经模糊,表演的内容溢出了舞台,观众们的鼓掌、欢呼都成为了它的一部分,而这其实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加演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比起到底在看什么,怎么看成为了此时最重要的问题。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舞剧不同,《茜茜公主》采用了现场伴奏。乐队没有安坐在乐池里,反而被搬到了台上,并不时在表演的过程中与演员们互动。

《茜茜公主》的成功似乎在表露着这样一种趋势: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在逐渐变得模糊,观众的参与度也在不断获得提高。这样的趋势不仅仅存在于演员和观众面对面的剧场当中,也广泛流行于屏幕之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不同载体之间的融合速度,如今,在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平台上,用户,即曾经意义上的“观众”,已经能自行制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于一体的内容,并参与到传播中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众”就是内容本身。

以如今流行的“弹幕”和网络直播为例,尽管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们不能与视频的制作者或主播进行即时的面对面互动,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仍然会对播出的内容产生肉眼可见的影响。在观看许多影视剧中,观众都评论道“我不是来看剧的,我是来看弹幕怎么吐槽的”;观众对直播的影响更为直观,他们发出的每一条评论都会直接影响到主播的行为。观众们早已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旁观的看客,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推广民族艺术无疑又多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高倩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