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罗比詹市文化宫里,孩子们在排练舞蹈。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比拉河畔荡起美妙音符
□黑龙江经济报记者孙新
本报记者邵晶岩 董新英 连占海
当一段流水式的音符从琴键上飞出,像粼粼的波光从比拉河面荡向远方,美妙的音符穿透时间的局限,也曾跨过国境到过意大利、德国,以及我省的伊春、鹤岗等地。
“音乐无国界”,在俄罗斯采访,感受更为深切
记者一行首先来到坐落于比罗比詹市区的普希金音乐学校。这家以诗人普希金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学校创办于1937年,是和城市同龄的一所国立学校。学校针对少年儿童进行音乐基础教育,课程设有西洋乐器、本民族乐器和舞蹈。
俄罗斯小学实行半日制,学生在普通学校读完半天课程,就来到这里学习音乐、舞蹈等艺术知识。220名在校学生主要来自比罗比詹市区。学院规模不算大,却在俄罗斯联邦颇负盛名,名列俄罗斯前50名。
“学生来这上课主要是为了提高音乐素养,接受音乐启蒙。其中会有一部分学生将来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有的毕业生学有所成,在莫斯科教音乐。”副校长奥尔加介绍说。学校有27名教师,师生比例在1:8左右,这让师生交流更为充分。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得到过很多奖项。“很多教师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这里,有的教师小时候在这里学习,现在成了这里的教师,音乐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传承。”
学校举办旅游音乐节,让学生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也会到其他国家演出,参加音乐交流活动。在一间教室,学生在用手风琴演奏流行乐《雨》。手风琴这个俄罗斯民间乐器,已经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之中。
比罗比詹市文化宫是这里的艺术中心,一座典型的苏联时期的老建筑。参观了演出厅、排练室及各种设施,文化宫工作人员指着中国友好城市赠送的核桃工艺大花瓶、舞台上的电子屏,向我们讲述了其中凝结的中俄深厚友谊。
市立舞蹈学校成立于1963年,在校长伊丽娜的办公室,摆放着普京总统签字授权的纪念章。这里有合唱团等多个艺术团体,曾到我省伊春、同江等地演出。去年比罗比詹市庆期间,鹤岗代表团曾到这个文化宫来演出。
伊丽娜听说是中国客人,很高兴地讲述了她到鹤岗演出时的情景。她和学生一起,在珍藏的碟片中找出了当年演出的CD,给我们播放两地音乐人合作创作并共同演唱的《比罗比詹-鹤岗》这首歌的演出录音。伊丽娜的儿子在比罗比詹电视台工作,前不久曾到鹤岗市采访当地的企业。
据了解,哈尔滨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师中有不少是来自俄罗斯的。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和经贸交流合作一道,协奏出生动的乐章。
军人之家2号养老院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家”的概念。90岁的薇拉,房间在养老院五楼,卧室、厨房、客厅,干净整洁。院长丹妮娅告诉记者,军人之家养老院是国立养老机构,80%以上的老年人年龄在80岁以上,接收的老人大多数是没有住房或是住房比较陈旧。
在这里,老年人既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由工作人员提供买菜、洗衣服、修理下水等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记者注意到,这家养老院每一层都有休息室,方便老年人平时会客或者彼此谈心。在一些老人家的门上还贴有“美好祝愿”话语的便利贴,让人倍感温馨。丹妮娅说,这些都是来看望老年人的孩子们贴上的,表达着他们对老年人的良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