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中最‘抓人’的应该是戏剧高潮,而非晚会式高潮。”“歌剧中如果只是一首歌接着一首歌,那叫表演唱。”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歌剧《星星之火》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参会专家们尖锐指出,歌剧创作中,歌与剧这“两条腿”都不可或缺。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民族歌剧,1950年首演的《星星之火》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李劫夫等人作曲,著名剧作家侣朋等编剧。歌剧讲述抗联时期,东北姑娘李小凤因父亲被汉奸出卖,不得不离开母亲寻找游击队抗日的故事。2015年与2016年,沈阳音乐学院两度对原剧进行创作修改,改编了全剧中半数左右的音乐。今年,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
“我之前非常害怕这部东北风格的歌剧里,会没完没了地出现东北民歌、二人转和《卖货郎》类似的音乐,结果没有,真是太好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对新编作品中的音乐十分满意,“如果把民歌和民间艺术照搬到歌剧舞台,那就是重视了传统性,忽略了现代性。”他的话也得到现场专家们的认同:只有兼顾好地方音乐特色和西方歌剧元素,这样的创作才立得住。
不过,不少专家颇为犀利地指出,《星星之火》的戏剧性呈现还显不足。“脸谱化、模式化的痕迹很浓,表演和演唱隔着一层皮。”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孙鸣笛认为,女主角小凤一出场就像英雄人物亮相,“一看就像江姐、刘胡兰上来了,可她还是个16岁的农村孩子,从小姑娘到成长为优秀的抗联战士应该有一个过程。”
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王俭直言,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主人公之间的互动上做文章。“需要在情节中展示出小凤的心路历程,展示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俭举例说,剧中李老爹被抓时,和李妈托付后事,可这时小凤就在旁边“晾着”,没有动作,也没有台词。“哪怕有上前抱一下父亲的动作也行啊!看到父亲牺牲自己,她心中不就埋下革命的种子了吗?”
想让全剧的“戏味儿”浓起来,不光需要剧中人物间的互动,乐评人景作人认为,合唱团也要入戏。“合唱团和交响乐团都应该是歌剧中一个活的角色,而不是只站在台上烘托气氛。”在剧中一段叫卖的合唱中,景作人建议,合唱演员们要做好动作,边卖边唱。在他看来,只是一支歌一支歌连着唱,歌剧就成了“表演唱”,如果合唱也缺乏戏剧性,歌剧就会沦为“晚会式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