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作为中国乐团中唯一在世界五大洲留下音乐足迹的专业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广交”)在中英两国建交45周年之际,于5月中旬成功完成了访问意大利的演出及首次英国巡演,以独特的方式为建团60周年“庆生”。
这也是广交的第15次国际巡演、第6次欧洲巡演。身居岭南大地的广交,艺术视野却绝不局限于广东乃至中国。这支乐团近年来艺术水准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深受国内外古典音乐界的普遍肯定和赞许,被誉为一支“拥有深厚修养与明亮、积极的声音”的优秀乐团。
此次巡演期间,广交演奏的除了西方交响音乐佳作,更不乏叶小纲《广东音乐组曲》以及《彩云追月》《春郊试马》这样的中国音乐,大提琴、笙与乐队双协奏曲《度》更是广交近年来委约创作的成功典范之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交响音乐的瑰丽神采和岭南大地的迷人风貌。”这是自成立以来,广交在对外文化传播上一直秉承的理念,也是乐团成员们共同的梦想。
现场1
近千名意大利观众盛装出席
景焕这次来到意大利,真有点“回家”的感觉。
作为国内指挥界的“新星”,也是为数不多的女指挥家,景焕目前正担任广交驻团指挥和广州学生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15年,她曾带领100多位广州热爱交响乐的学生前往德国柏林,参与“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
而这一次,她带着广交110名乐手的宏大乐队编制,来到了意大利古城贝加莫。去年,她正式在这里以高票当选了国际青年音乐联盟执行委员,再一次重返这座城市开启广交此次欧洲巡演的第一缕弦音,自然别具意义。
5月当地正在举办欧洲颇具盛名的“布雷西亚-贝加莫国际钢琴节”。世界各地的古典大腕云集,城中四处可见对音乐节的宣传,广交此次也在受邀之列,乐团的海报颇为显眼。
而广交的音乐会在演出前已经全场售罄,当晚更有近千名观众盛装出席,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已有250年历史的布雷西亚大剧院内,广交演奏了布里顿的四首《海之间奏曲》、门德尔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叶小纲的《广东音乐组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等中外交响名曲。
继布雷西亚和贝加莫两场演出之后,景焕还和广交音乐总监余隆分别执棒,并携手大提琴家王健、笙演奏家贾磊,在伦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奏响了乐团第一次英伦之行的悠扬旋律。
截至南方日报记者发稿时,广交是中英两国建交45周年之际唯一到访英国的中国乐团。除了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携夫人出席,世界音乐大师马勒的孙女玛丽娜·马勒也专程前来捧场。这支乐团为何会获得国际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中国最好的乐团之一”的赞誉?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现场表现?带着这样的疑问,多位英国古典音乐演艺经纪公司的负责人也慕名赶来观摩演出。
令人欣喜的是,“挑剔”的英国听众领略到了这支中国乐队的迷人之处。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英国演艺经纪公司负责人已经向广交发出邀约。
惊喜2
英国乐迷为“广东声音”点赞
每次国际巡演,广交演奏的中国曲目都会给观众带去惊喜。
例如这次英国巡演期间,乐团特别准备了一首大提琴、笙与乐队双协奏曲《度》。这部作品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分为“相”“喜”“悟”3个乐章,从不同角度演绎了玄奘求真的艰难与坚韧。广交团长陈擎说,这首乐曲结合了中国民族乐器笙和西方乐器的代表大提琴,本身就有文化交融的内涵,本次巡演在英国演绎这首作品,也契合了“一带一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主题。
作曲家叶小纲的《广东音乐组曲》更是成为演出后当地观众津津乐道的焦点。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珠三角的广东音乐,以交响乐的形式把广东音乐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据乐手们回忆,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广东声音”点赞。
如今,通过世界知名音乐节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正在被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2014年,广交赴澳大利亚巡演时,演奏了一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曾大放异彩。
事实上,在当下这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乐手队伍中,不少人并非广东人,更有外籍乐手加盟,一些乐手一开始在广东文化、广东音乐面前,也曾感到“水土不服”。
为此,广交此前曾举行过“交响乐、乐广州”的快闪活动。当时,乐团让所有乐手走出音乐厅、走上街头、深入民间,来到陈家祠、荔枝湾等最具广州特色的地点,从“衣食住行”感受最地道的广州生活,并从中感悟交响乐与岭南建筑、广东音乐“五架头”等地方文化之间的“共鸣”。
一位乐手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虽然我们向观众展示的是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但在我们的音乐当中也留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和细腻情感。演出结束后,英国的观众掌声告诉我们,他们的确感受到了!”
心愿3
让“中国诗词”随音符走向世界
此次广交欧洲巡演不仅为中意、中英文化艺术交流互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圆满地为建团60周年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这支职业乐团未来的发展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广交此次欧洲巡演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由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于当地时间5月16日晚在伯明翰举行。十年前,广州与伯明翰结为姐妹城市,今年又适逢伯明翰音乐厅建厅2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名曲《良宵》的奏响,显得意味深长。
对于很多国外观众而言,中国音乐“很新鲜、很神秘”。此前,有“活着的贝多芬”之称的克里斯托夫·潘德烈斯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西方国家,大家对中国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还不是很了解,最好的做法是由中国最优秀的乐团带着中国最好的音乐,多在世界舞台表演,把这些美妙的中国作品带给全世界的观众。”
在“老潘”眼中,广交是“中国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为此,他还特别为广交创作了一部以中国诗词为歌词蓝本的交响声乐套曲《中国组曲》(暂名)。该作品已定于今年9月在广交2017-2018年音乐季开幕式音乐会上作世界首演。
今年以来,中华诗词的魅力不仅刷新了电视收视率新高,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了一股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实际上,外国人当中的诗词粉也不少,潘德烈斯基就是其中一位。
据潘德烈斯基介绍,创作《中国组曲》源自他在阅读德文版中国传统诗词时获得的灵感,他将以交响声乐套曲的方式,呈现“夜景”“闻笛”“月夜”等唯美的诗词意境。
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表示,通过这套《中国》组曲,大众不仅有机会感受到一个国际音乐大家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广交将通过与潘德烈斯基这样的大师携手,将蕴含在音符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更频繁、更畅通地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