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图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揭牌仪式现场。
5月25日,上海音乐学院宣布成立民族乐队学院,探索建立更符合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特点和学科规律的民族乐队发展模式。这也是上音对中华音乐进行系统性学科性梳理、传承、发展的创新举措,将有助于加强民族音乐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有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在借鉴西方交响乐的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然而,中国民族器乐的形制和音色,与西洋管弦乐器组合的逻辑关系大有不同,西洋管弦乐是系列化、模块化、体制化的架构,讲究的是声音的均衡、和谐、融合;而中国民族器乐的个性和特色非常鲜明。譬如竹笛,在一百多人乐队当中,一支竹笛就穿云而出,还有二胡、唢呐等。实践证明,大多数沿用西洋管弦乐形制的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民族管弦乐。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表示,民族乐队学院的成立,是从学科建设的意义上,对民族管弦乐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度的学理上、学科上、学术上的思考,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中国民族器乐特点的乐队编制方式,同时也是在民族音乐学科人才培养上的系统规划。
据了解,在贺绿汀老院长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思想的指导下,上音民乐系1956年正式建立,汇集了沈知白、卫仲乐、高厚永、胡登跳等全国民族音乐领域的大家。上音民族音乐学科自创设之初,便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和传统,不仅有民族音乐演奏,还包含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创作、民族乐队指导,即民理、民作、民指、民器。
上音民族乐队学院将依托现有的民乐系,直属学院管理,并适当进行额外招生,未来上音将建立两个民族管弦乐队。根据规划,民族乐队学院一二年级以系统性的课程训练为主,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上,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三年级以上将承担各种大型重要演出,以演代训,形成准职业化的演出季。(刘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