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心塾

那些年伴习近平走出国门的“文化IP”

发布时间: 2017-06-14 13:32:44 丨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丨 责任编辑: 李平


那些年伴习近平走出国门的“文化IP”

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黄昂瑾)“哈萨克斯坦歌手迪马希在中国家喻户晓,《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优秀影视剧走进万千哈萨克斯坦民众家庭。”6月7日,出访哈萨克斯坦前夕,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为中哈关系插上梦想的翅膀》中这样写道。

又一次,习近平将极具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带出了国门。而这些文化产品在中国,还有一个更热门的称号——文化IP。

早在2013年3月出访坦桑尼亚时,习近平就曾在演讲中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2014年,习近平又把《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失恋33天》三部影视作品作为国礼带到了阿根廷……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拉近民与民的距离,国家与国家也就近了。

相较于诗词歌赋、历史传统,这些让中国老百姓产生共鸣、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影视作品,使庄重的国礼以更加清新的形象呈现,也让国家元首与出访国人民对话的题材更加生动。

正如《失恋33天》的导演滕华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入选“国礼”的标准是“反映当代中国题材、反映当下年轻人生活面貌的作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研究员郑承军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在于民心相通,民情相悦,这些贴近中国百姓生活的文化产品,不仅体现了国家主席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更拉近了中国与出访国老百姓的距离。”

同时,他还表示,影视作品反映出 “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性、生活习惯等,这种魅力将通过影视文化作品,跨域时空、超越国度,向世界传播”。

“如果说政府间的外交是‘硬外交’,那么以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外交就是‘软外交’,它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郑承军表示。

习近平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好故事,而要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

“通过好的文化产品的推荐,其实是在传播我们国家当代的价值观念,之所以要讲好中国故事,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话语权不是通过高声呐喊就能提升,而是要让别人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念,所以总书记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很巧妙地输出了中国当代价值观。”郑承军说。

与其说习近平出访改变的是国礼的物件,不如说是创新了讲故事的方式。

目前正致力于对外文化贸易研究的郑承军告诉记者,影视作品不仅是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国际论坛的举行,“就是为了让更多影视人关注中国故事,聆听中国声音,而且要用艺术的话语巧妙地传达中国当代价值观”,他说。

郑承军指出,创新不等于摒弃传统,而传承传统文化一定离不开创新方式。他指出:“除了影视作品,还有许多‘大IP’,比如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大IP’。”

古老的丝绸之路承载着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忆和丰富内涵,而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则通过当代的阐释,使古老的中国文化IP与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中国极具魅力的IP,更是中国坚定自信的声音。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