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沙龙

音乐节须融入城市文化

发布时间:2017-06-28 09:21:44 丨 来源:光明网 丨 责任编辑:李平


江苏苏州,2017太湖迷笛音乐节现场。夏叶子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一座有韵味的城市,也是可以被聆听的。提及音乐之城,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贝多芬、莫扎特流连过的维也纳,熟悉流行音乐的,或许能想到怀抱着世界性音乐节的安特卫普、蒙特利尔等。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2016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中国2016年音乐节场次超过500场,相比2015年有大幅增长。或许在未来,一个个音乐之城,也将出现在中国。

音乐节须融入城市文化

音乐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人生、世界的阐释,音乐节也是现代文明的休闲方式,蕴含着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但不少音乐节却变成纯粹商业利益的表达,把音乐节简单理解成嘉年华式的狂欢,由此“一组名单演遍全国”的情况也就不难想见了。表演类型是爵士、古典还是朋克,瞄准对象是小清新还是发烧友,这些问题没有厘清,音乐节的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缺乏长久发展的能力。

让音乐融入城市的气质,音乐节成为一地的文化名片,那么音乐节本身就得融入文化生活。就以张北草原音乐节为例,依托的是京津冀庞大的流行文化消费群体,并契合了自驾游、草原游等群体的新兴爱好,加之北京雄厚的音乐产业实力,由此形成了国内独树一帜的音乐节品牌。不必一味地追求场面的豪华、明星的大牌这些器物层面,音乐节还要有内在的文化感染力。与城市特色、地方文化相得益彰,包含生活方式与理念态度等这些价值层面的底蕴,音乐节才能避免敲锣打鼓的吵吵嚷嚷,成为心灵的振荡、情感的慰藉。

细节也是衡量音乐节质地的重要尺度。从不少音乐节的反馈来看,场地设施的布置,音响效果的调适,摄影机位的安排,厕所数量的考量,屡屡为听众所抱怨。其实这些细节也关涉主办方对音乐节的理解:这是否是个专业的音乐现场,是否把人的感官体验置于首要考量。细节的精致程度,也是衡量音乐节理念进步到何处的标记。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檀板讴歌、浅斟低唱的音乐之城:“童子解吟长恨曲”的长安,“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汴梁,“珠玑语唾自然流”的大都,“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苏州,一代有一代的音乐,各具风流。今天,我们能产生出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之城吗?很显然,只靠音响分贝的轰鸣是难以实现的,它还需要艺术理念的深邃领悟。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音乐节依然任重道远。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