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文学

德媒称古典音乐受中国年轻人青睐:与欧美形成鲜明对比

发布时间:2017-10-16 11:30:05 丨 来源:参考消息网 丨 责任编辑:李平


资料图片:5月10日晚,市民在被彩灯照亮的国家大剧院旁休闲。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德媒称,在中国,欧洲的古典音乐正在成为一种青春文化。人们对管弦乐队、独奏家以及歌剧的热情源于几十年前。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10月14日报道,莫扎特在珠海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在演出的过程中,起初人们感到自己像音乐修养很高的老手,好像到这里来当评委似的——没完没了地用从不离手的手机拍照或摄像,孩子们在座位之间来回跑动,但是成人也在寻找最佳的角度或更好的位置。各种沙沙的响声、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在经过短暂的适应阶段后,人们注意到,年轻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得非常好,只不过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地方。他们积极地参与互动,他们的掌声是令人信服和衷心的。

8月底,强台风“天鸽”袭击珠海等广东省大部分地区。这场强台风给珠海、香港和澳门等地留下一片狼藉。

即使珠海遭受强台风的袭击,也没有影响人们对在那之后两周举行的第二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钢琴及小提琴音乐周决赛热切盼望的心情。

几年来,这一地区有多座摩天楼拔地而起,楼宇之间的空地上花团锦簇、绿草如茵。300多米高的珠海中心大厦直入云霄,它是一座巨型的会展中心,在树木的掩映下光彩照人。珠海中心大厦旁边还有两座很壮观、大小不同,但是音响效果良好的音乐厅。

报道称,中国组织方有意识地强调国际标准。这届比赛的合作方不仅有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而且在评委中,有5位来自欧美。在3轮的角逐中,年轻的中国选手占参赛者总数的80%以上,他们都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而且准备充分。尤其让评委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欧洲音乐,即西方音乐的独立理解。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大剧院举行的闭幕式音乐会上,前来的观众大多数是年轻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以及大学生和青少年。这与欧美国家的音乐会观众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报道称,早在2012年,时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洛林·马泽尔就已指出这一情况:“中国的情况不一样,那里老年人不懂古典音乐,音乐厅里多是30多岁和更年轻的观众,他们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就听过和演奏过古典音乐。”马泽尔接着说:“我该怎么办,其他音乐家应该做什么?我们要前往亚洲,在那里我们的文化得到培育和爱戴。”很多美国和欧洲音乐家也证实了这一点。

报道称,过去30年间,亚洲国家建起多个巍峨壮丽的音乐厅,而且还将建立更多的音乐厅。1979年,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乐团访华,当时的演出竟然是在一座大型的体育馆里进行,而且观众还不守规矩,吃东西、喝饮料,大声说话,弄得这位世界级大师几乎绝望。今天的情况跟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各地都建起音乐厅和歌剧院,软硬件都达到国际标准。

【延伸阅读】美媒称古典音乐在中国突飞猛进:各地音乐厅熠熠生辉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美媒称,距离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具有开拓性的中国之旅已经过去逾35年,但他的影响力依然留存在这里。现在,已于2001年去世的艾萨克·斯特恩的名字和一项比赛挂上了钩。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7日报道,在2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小提琴家进行了将近三个星期的密集表演之后,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于2日落下帷幕,日本选手木岛真优夺得冠军。24位选手代表着若干不同的国家,包括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

“我们在寻找我们的父亲(艾萨克·斯特恩)肯定乐于见到的那种对音乐的热诚和投入,”评委会联合主席大卫·斯特恩在上海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报道称,鉴于艾萨克向来厌恶此类活动,这似乎有着某种讽刺意味。因此,大卫说,当中国古典音乐界的杰出人物、指挥家余隆在大约两年半以前提出举办比赛的想法时,他与自己的哥哥和姐姐都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主意:“为了避免参与比赛,我们的父亲总是尽其所能地辅导年轻音乐人。”

报道称,艾萨克对培训年轻音乐人的工作相当投入,1979年的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极为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这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片子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在为期两周的中国行期间穿梭于一系列音乐会和大师班之间。那趟行程被认为影响了一代年轻的中国音乐人,其中就包括余隆。

余隆目前在多家乐团里担任指挥,其中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他表示,“1979年斯特恩大师来中国的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可以有多么大的不同。”

报道称,自1979年以来,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全国各地建起了熠熠生辉的音乐厅,约有4000万青少年在学习小提琴或钢琴。

不过余隆说,“在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都存在演奏者过于注重技巧的问题。”

因此,当谈及这个新计划时,斯特恩家族和余隆一致表示,他们想要举办更看重全面素质的比赛,获奖的音乐人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还要对音乐全情投入。大卫称,即便是他父亲那样一个讨厌比赛的人,也很有可能会对该框架表示赞同,这意味着纳入对艾萨克而言颇为重要的元素,比如室内乐和中国作品,例如选手们在半决赛中要演奏两首规定的协奏曲目就包括颇受公众喜爱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赛事还颁发了“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表彰“对用音乐诠释人文精神有杰出贡献”的两组非参赛人士:在中国的一所中学里创办了爱因斯坦乐团的吴泰祥和杜正权,以及在阿富汗领导着一个女子乐团的涅金·帕尔瓦克,奖金均为1万美元。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这一比赛将每两年举办一次,大部分资金来自赞助商。该乐团近年来不断扩张,和纽约爱乐乐团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并在2014年新建成了一座音乐厅,那里也是本次比赛的举办地。

报道称,对中国的很多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而言,此次比赛进一步表明,中国正在向着成为古典音乐大国这个目标迈进。

“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得到国际认可的比赛,”居于上海、对中国古典音乐界颇为了解的乐评人和业内专家唐若甫说,“它有顶级赛事该有的一切,比如有顶级的评委会,组织得力,奖金也高...就好像美梦成真了。”

日本小提琴家木岛真优在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夺冠。(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延伸阅读】加报:中国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新领域

资料图片:6月18日在北京拍摄的奥地利维也纳之声交响音乐会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时帅(音)是一个年轻有才华的小提琴家,她出生在上海,曾师从西方一些最著名的音乐家,但是她渴望返回中国演出,在一个交响乐繁荣发展的国度教学。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10月15日报道称,位于长江和乌江交汇处、拥有120万人口的涪陵有可能成为莫扎特和巴赫音乐的新故乡。像数十个中国小城市一样,它因今年刚刚开放的崭新大剧院而骄傲,在其首个表演季,它请来了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NAC)演出。

很多人喜欢说,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时帅和NAC一起来到中国似乎就是这种说法在当地的体现。古典音乐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被允许回归,近些年它获得了爆炸性发展。但是真正的考验在像涪陵这样的小城市,时帅乐意展示她的才华和热情。

她说:“我没有唱歌的好声音。小提琴就像我的声音,唱出了我的感受。”

但是很多其他人发现,向中国出口西方商业和文化常常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13亿新消费者中迅速崛起一批中产阶级,这依然让人激动,但引起他们兴趣的工作依然伴随着困难。

交响乐团出现在中国是加拿大更大规模活动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季和外交部长约翰·贝尔德访华。

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到一半时,乐队指挥平哈斯·楚克尔曼转头面对吵闹的人群,并用力用手指着他的嘴唇;后来,时帅站起来用中文要求人们安静。在这个地方,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这种音乐。在中国这种大城市之外的小地方,管弦乐队必须和别的音乐竞争,以获得听众的关注,一位19岁的英文专业学生喜欢的是蓝调音乐、乡村音乐,她目前最喜欢的是泰勒·斯威夫特。

她说:“我不认为这里的所有人都能理解这场音乐会,包括我在内。但是我真的想了解。”

一位来听管弦乐队演出的房地产经纪杨小琳(音)说:“在这个剧院开门之前,我们基本上接触不到西方音乐。”但是杨小琳说NAC的演出给了她品味“高雅音乐”的机会。

报道称,这种吸引力为古典音乐在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中国年轻人数量远远超过了加拿大人口。10月初,出生在中国的钢琴家郎朗获年度国际最佳艺术家称号。

但是报道认为,交响乐是不是真的能在中国安家还远远不清楚。从某些方面来说,古典音乐表达的文化对中国来说是陌生的。不过,带有亚洲调子的交响乐可能会有前途。中国乐器琵琶进入了北美和澳大利亚主要音乐厅的交响乐演出。有人甚至辩论称,吸引中国观众欣赏莫扎特不比吸引他们欣赏迈克尔·杰克逊更难,对他们来说,两者都是陌生的。

楚克尔曼说,涪陵吵闹的音乐会证明“将西方文化带到中国内陆地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塑造一个国家的是内陆地区,而不是上海,也不是香港。”(编译/魏晓慧)

【延伸阅读】英媒称中国“出口”古典音乐:乐团频赴海外演出

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英媒称,下个月,纽约的戴维·格芬音乐厅将迎来一个管弦乐团,此外它还将在洛杉矶和旧金山的其它顶级音乐厅演出。这个来访的乐团是中国爱乐乐团,16年前在北京成立。

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11月19日报道,中国爱乐乐团并不是唯一到西方巡演的中国乐团。今年的布达佩斯春季艺术节上演了中国国家歌剧院版的《图兰朵》。8月份,上海歌剧院在伦敦大剧院上演了歌剧《雷雨》。明年,上海交响乐团还将在欧洲知名音乐节进行巡演。现在,中国正在反转这方面的交流,不仅要在中国演出西方经典音乐,还在向外国出口。

“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古典音乐团体,不过外国人都不了解,”组织了许多此类出国演出的吴嘉童说:“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个情况。”吴嘉童是1991年成立的“吴氏策划”的联合创始人,一直致力于加快中国的古典乐输出。去年,他策划了澳门交响乐团的第一次欧洲演出,还组织中国爱乐乐团包括去希腊在内的巡演。在他的策划下,北京交响乐团已经完成了7次欧洲之旅。

从音乐的水平来说,中国爱乐乐团还无法跟柏林爱乐乐团相比。“从力度、美感和精细度上来说,我听过的中国乐团没有一个能开始和世界顶级乐团相比,”英国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说。

吴嘉童也承认这种水平上的差距。“我们有不少很不错的乐团,但他们毕竟不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他说:“但是我们的演出是为了展示我们交响乐的水平,让欧洲的同行了解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政府和吴嘉童这样的推广者能否让中国的古典音乐取得中国工厂在制造业取得的成绩:在自己的战争中打败西方。吴嘉童打算把公司扩展到欧洲,这并不令人奇怪。他说,现在要决定的问题是白手起家还是买下一家现成的欧洲公司。不管是哪个选择,一些欧洲艺术家的经纪人们都不会喜欢。(编译/王笛青)

资料图片:7月6日,中国爱乐乐团在音乐会上演奏。新华社发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投资者进军百老汇青睐古典音乐剧

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外媒称,中国是百老汇最近的幕后投资者。百老汇最热门的音乐剧中有三部都有中国的赞助者,因为中国开始扩大国内现场的戏剧性娱乐节目,并寄望于纽约的专业经验。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4日报道,受到国家支持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话剧《对天发誓》(Hand to God)以及音乐剧《腐朽之物!》(Something Rotten!)的制作公司。位于北京的中国百老汇娱乐公司是《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的一个赞助者。

位于纽约,主要关注亚洲的百老汇亚洲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西蒙娜·盖纳特说:“这是中国企业投资百老汇的第一季。他们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在中国运作百老汇音乐剧,但这是第一次中国来到纽约这样做。”

报道称,在纽约的投资是更广泛的举措的一部分,目的是在中国发展音乐剧。据称,类似《猫》以及《音乐之声》之类的演出数年来一直在中国巡演。《猫》和《妈妈咪呀》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在过去数年来,政府已经为现场音乐剧在全国建造超过25家新的剧院,每家剧院都能容纳1200至1800个座位。

中国企业称,他们希望得到美国音乐剧的专业经验,将演出带到中国,并最终形成更多原创的中国制作的音乐剧。

位于上海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去年投资凯文·麦科勒姆的百老汇环球公司。该公司制作了《对天发誓》和《腐朽之物!》。麦科勒姆先生拒绝透露投资的规模,但称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能够帮助将他的公司的音乐剧发展至中国。

最后,麦科勒姆先生称,他希望创作原创的音乐剧,使用来自美国和中国的艺术家和作者。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总经理徐志豪说:“凯文非常善于制作原创音乐剧,我们认为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最后,我们希望制作自己的原创演出。”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旨在惠及其投资组合企业,包括北京的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曾将麦科勒姆先生的《Q大道》改编为中国版本,并在2014年在全国巡演。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还是上海梦中心的投资商。徐志豪说,这个剧院能够在未来上演麦科勒姆先生以及自己原创的音乐剧。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在从麦科勒姆先生的团队那里学习票务和剧院管理的经验,并确保能够在未来上演世界级的音乐剧。

报道称,直到目前,中国的投资者青睐内容健康的古典音乐剧。《腐朽之物!》和《对天发誓》比较大胆,但这并未遭到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反对。徐志豪说,这些演出诞生于西方的土壤,其内容面向当地观众。徐志豪表示并不会干涉演出的创作并尊重创作团队的决定。

如果这些演出来到中国,这可能会发生改变。所有剧本都需要递交给审查机构审批。徐志豪希望这些演出能够在中国巡演。

麦科勒姆先生称,《Q大道》并没有为了中国做出改变,但通常来讲,为了适应一个新的场馆对演出进行调整是常见的。他说:“你必须在当地市场拥有伙伴,以便在那个市场获得成功。”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位于北京的中国百老汇娱乐公司的首个投资。这家公司是由百老汇亚洲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和钟丽芳以及许东升在去年创立的。中国百老汇娱乐公司在音乐剧方面投资了“数十万美元”。

盖纳特女士说,《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预计将最早在2018年来到中国,首先是作为在亚洲的巡演,然后是当地语言的版本。中国百老汇娱乐公司还计划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巡演身临其境式的《彼得·潘》剧目。

唐·弗朗茨称,今年4月托尼奖提名宣布后,中国投资者马上和他进行接触。弗朗茨先生积极与当地制作者参与制作音乐剧,包括普通话音乐剧《魔法黑森林》。

弗朗茨先生说:“中国投资者对百老汇的世界充满热情。”

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说,他的直觉告诉他,《梦醒时分》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音乐剧,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他说,他只投资了《梦醒时分》(Disenchanted)总预算的“很小一部分”以“试水”这个行业。张晨去年在纽约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并正在计划投入更多的资金。他说,他将增加自己对百老汇音乐剧的投资,如果这个剧目永远不会来到中国,这可以作为单纯的金融投资留在国外。(编译/殷夏)

资料图片:2013年6月24日,杂技音乐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前)和“唐僧”在美国纽约排练。新华社发

【延伸阅读】美媒:科学家称学古典音乐或能提高数学技能

参考消息网6月30日报道美媒称,丹尼·久利克四岁开始弹钢琴。他是一个音准非常好且有着超强记忆力的天才。久利克五岁的时候,他的爸爸给了他一直到16的数学乘法口诀表,并教他背圆周率到小数点后面第15位。从此以后,久利克再也没有忘记这些。他的大脑似乎对音乐和数学都很适应且很和谐。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27日报道,过去50年,久利克一直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数学教授,他发现数学和古典音乐之间存在许多关联。

久利克说:“这种关联是音乐有自己的模式,尤其是巴赫的音乐,而数学也有很多模式……实际上,数学就是关于模式的学问。”

报道说,是音乐有助于数学,还是数学有助于音乐?音乐家和科学家都在试图搞明白,一个人在音乐上的天赋是否会给个人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好处,比如提高注意力。尽管科学家不是十分确定,音乐教育和表演如何(或者是否)使一个人在数学和科学等其他领域的技能得到提高,但研究人员的确知道,音乐家的某些认知能力比较高。

波士顿儿童医院认知神经学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娜丁·加博说:“如果你演奏一件乐器,你的大脑会显示出变化。”这主要是在运动和听觉皮质上。

加博说:“目前,尚不清楚音乐家的技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听觉天生敏锐,并善于进行某种手指运动——还是恰恰相反,即音乐实际上改变了大脑。”

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罗伯特·斯莱夫奇认为,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联性有可能是其他许多因素引起的。由于科学研究没法在真空里进行,所以其他变量同样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在斯莱夫奇看来,会弹奏乐器和数学学得好之间的关系恐怕非常简单,因为“聪明人什么都擅长”。

他认为,音乐的许多特性确实可以用数学表达出来,但音乐家在演奏乐器的时候不会去计算乐曲的数学参数和音程频率。虽然演奏者理解什么是音程、什么是节拍,但并不意味着他会自然而然地擅长数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