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名家

大师传承 昆曲回家

发布时间:2017-10-16 16:22:01 丨 来源:北京晚报 丨 责任编辑:李平



柯军和蔡正仁

昨晚,会聚全国八大昆曲院团、55位重量级昆曲表演艺术家的“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在观众们热烈的喝彩掌声中落下帷幕。

近600年前,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发源于昆山,然而昆山竟然没有一所专业昆曲表演团体。2015年昆山当代昆剧院正式挂牌宣告成立,昆曲艺术从此在故乡落地生根。今年,恰逢昆山当代昆剧院创建两周年,因此特意策划了演出,邀请全国昆曲名家中秋“回家”团圆。

从10月4日至10月15日的《牡丹亭》演出,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盛会。此次活动破纪录演出8场,上下本共计4轮,每本各出都由不同演员担任主演。演员阵容集结了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老中青三代昆曲名家,其中有19人21次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最年长者为82岁高龄的柳继雁,最年轻者为25岁的刘煜。这55位昆曲艺术家,按照所饰角色分为26位杜丽娘、11位柳梦梅、6位春香、4位判官、4位陈最良、2位杜母、2位石道姑……整个活动参与名家之多、涉及地域院团之广、演出场次之丰,在昆山本地文化史乃至国内昆曲史上都前所未有。

■现场

台上动情,台下落泪

10月4日中秋之夜,满月清辉映照之下,记者走进热闹的昆山当代昆剧院,只见这座专为昆曲演出而建造的崭新的昆曲剧场洋溢着节庆喜气,到处都是中国红的色彩和昆曲的元素。不少昆曲艺术家在前厅受邀留下自己的“金手印”;各种昆曲的衍生品也都令人耳目一新。巨大的背景墙海报和“昆曲回家”四个大字,也吸引着从天南海北赶来的观众在此留影,一起欢迎“昆曲回家”。和很多戏曲演出不同的是,昆曲的观众群整体比较年轻,虽然也有一些白发老者,但更多的是装扮时尚、青春洋溢的青年人,他们让古老的艺术依然有生机勃勃的生存土壤。

走进剧场,观众席400个座位座无虚席,其剧场大小特别适合近距离观赏戏曲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婉转乐曲清晰入耳,举手投足历历在目。当晚演出的是上本《牡丹亭》,会聚了各昆曲院团名角。特别难得的是,由被誉为“官生魁首”的国宝级昆曲艺术家蔡正仁和香港首位获得梅花奖的香港京昆名票旦行演员邓宛霞这对师兄妹,时隔多年再次合作《惊梦》一折。他们二人都是昆曲大师俞振飞的弟子,上一次合作已经是30年前了,此次借中秋佳节团聚舞台,情意浓浓。

而最被戏迷们所期待的,是当晚最后一折《离魂》,由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肯尼迪艺术中心“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得主、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扮演杜丽娘,演绎的正是中秋之夜杜丽娘因相思而魂归西去的情节。音乐响起,她还未登场,就已经赢得台下满堂掌声;而当她刚一开口,唱出“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便已有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待一曲如泣如诉、字字入心、声声动情的“集贤宾”听完,台下已经是唏嘘一片。

一位专门负责接送演员的司机,本是山东人,在昆山生活工作多年,以前从来没看过昆曲,有幸赶上在现场听到了张继青表演的这出中秋夜压台戏《离魂》,这位山东大汉竟然第一次被这“水磨南音”感动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12岁的儿子也是第一次看戏曲,竟然全神贯注看完了整场。司机大叔说:“我不太会表达,我只会说好!我也不懂戏曲,但能看得出演员表演实在太好了,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幕后

张继青:中秋夜再唱“离魂”

三年前,多年没有彩唱登台的国宝级昆曲艺术家张继青,曾在“大师版”《牡丹亭》中彩唱了杜丽娘《离魂》一折,她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演唱,让无数戏迷如同被“摄魂”一般痴迷陶醉,难以忘怀。而这一次,继续担任“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的林恺最开始向张继青发出邀请时,她是拒绝的,因为她被医生诊断为脑梗后,身体已不如从前,就连一直热爱的昆曲教学工作都已基本暂停。因此许多人都在猜测,这次张继青要缺席了。可是老观众想念她,新观众痴慕她,林恺为此第二次登门拜访。张继青安静地听完林恺表述来意后,最终答应参演,中秋之夜再唱《离魂》。

一旦接受了演出邀约,张继青便严肃以待。她讲究妆面、行头,三次请来化妆师做造型;为了达到最好的表演状态,一直保持着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演出前提前三个半小时到剧场后台,早早将妆容化好,衣服穿好,头发包好,锁上门默念台词,提前进入状态。而且穿上戏服,她就不会再坐下,生怕衣服弄出褶子。张继青的好几位学生也参与了此次演出,她们充满敬意地看着老师所做的一切,无论台上台下,都有太多值得学习之处。

柳继雁:82岁高龄彩唱“二八”佳人

在10月12日的演出中,以82岁高龄出演“年方二八”的杜丽娘,带来最经典名折《游园》的老艺术家柳继雁(上图),也是这次“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最年长的一位杜丽娘。柳老一个月前刚因骨折做了手肘部手术,又因嗓音问题接受治疗,但她在接到此次演出邀约后,欣然应允。排练时也是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和年轻演员一遍又一遍地对戏、抠戏。正式演出时,她的表演娟秀闺雅,演唱温婉多情,看不出已是耄耋老人。

台下的柳老非常谦逊随和,她从下午4点开始化妆,到8点演出完之后,又继续带着妆、勒着头,全副装备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只为满足其他年轻演员演出完求合影的需求。她还对后台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我年纪大了,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让工作人员差点泪奔。执行制作王平感动地说:“本来是我们叨扰老师,老师却如此谦逊,艺术家风范令人感动!”

蔡正仁:探访昆曲源头展望未来

被誉为“官生魁首”的当代昆曲领军人物蔡正仁,虽然也已年近八旬,但如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之上,每年都有不少场演出。这次“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他分别在10月4日、5日、7日演出中的《惊梦》、《幽会》、《叫画》三出重头戏中扮演柳梦梅,也是演出场次最多的老艺术家。

除了演出重任,蔡正仁此次来到昆山,还特意在昆山籍昆曲艺术家柯军的陪同下,一起走访了昆山的巴城镇,寻根溯源、探访昆曲源头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昆曲发展的未来。蔡正仁和柯军两代昆曲领军人物,一路携手同行,边走访,边畅谈,热烈地讨论着昆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2021年,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昆曲教育机构“昆曲传习所”将迎来创建100周年纪念,同时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而且刚好也是对昆曲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梁辰鱼诞辰500周年,以及昆曲艺术家蔡正仁80寿辰,一个恢宏伟大的计划正在酝酿当中……

柯军:昆山人刻下“昆曲回家”之印

担任此次“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艺术顾问的著名昆曲艺术家柯军,本身就是昆山人。他不仅是当代昆曲名角,而且身兼多重重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昆山当代昆剧院董事长,同时管理着十多个院团,平时经常在国内外奔波工作,这次他也和昆曲一起“回家”了。

柯军的夫人龚隐雷也是昆曲名角,这对已经当了爷爷奶奶的艺术伉俪依旧情深意笃,他们说:“没有昆曲,就没有我们的爱情。”记者和他们私下聊天时得知,柯军、龚隐雷青梅竹马,自幼一同学习昆曲,但上世纪80年代末,昆曲不景气,他们夫妻苦于没有戏可唱,工资只有30元,无法养家糊口,龚隐雷只得在歌厅唱歌赚钱,而柯军也只能靠在影视剧中给别人当武打替身和在酒店为游客刻印章谋生。也正是在那时,柯军学习了书法和篆刻。这次“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的海报上,有一枚“昆曲回家”的印刻便是柯军亲自设计并篆刻的。“‘昆曲回家’活动以后年年都要办”,柯军说,“要通过‘昆曲回家’的文化活动来打造‘昆山国际昆曲文化节’的品牌。”

本报特派记者王润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