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音乐家李劫夫奔赴延安

发布时间:2017-10-20 11:18:10 丨 来源:海外网 丨 责任编辑:李平


李劫夫(1913~1976),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3年11月17日生于吉林农安,1976年12月17日卒于沈阳。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延安晋察冀边区参加音乐活动,作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军中任文工团团长,作有歌曲《坚决打他不留情》等。1948年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副部长。1953年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后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和音协辽宁分会主席。

劫夫是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卓有成就、非常著名的无产阶级音乐家。

1913年农历十月二十,劫夫在吉林省农安县城东街的李姓人家出生,时名李云龙。劫夫是李家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在他前面,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李家的孩子个个喜爱艺术,尤其长于丹青。受他们的影响,劫夫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两岁时,他撒尿和泥,捏成小猫、小狗、小人,摆满了窗台。有时候,哥哥摆弄乐器,他就站在旁边看,等哥哥走了,他就急不可耐地凑过去,小心地在上面弄出些响动。

稍大一点,家门口来了拉胡琴卖唱的或是打莲花落讨饭的,他总是跑出去看,并且跟着走出去好远好远。

他的“本事”渐渐大起来。劫夫后来回忆:在家乡,每到逢年过节,有一种唱唱本的习惯,乡里的老大娘们整天要我去给她们唱唱本。唱唱本虽然有一个固定的曲调,但怎样处理长短句,得自己去临时编造,由于听众都是文盲,我就得尽量把语言交代清楚,特别是那些比较难懂的和关键性的语言,还得尽量把曲调唱得好听一些,以满足她们起码的审美要求。

劫夫小学毕业时,母亲去世了。此时,因父亲不善理财,亏空了家底,劫夫失学了,成了一个没有人管的街头流浪儿。后来在二哥的资助下,劫夫升入农安县中学,读了一个学期,又转入师范学校。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那个年代觅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此后不久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劫夫的命运。

由于宣传抗日,鼓动学潮,劫夫上了反动当局的黑名单。为逃避抓捕,在一个晚上,他悄悄离开家乡,逃到了青岛。

劫夫在青岛生活了三个半年头。这几年,他先后用十余个名字,在《青岛日报》副刊上发表漫画、木刻和文章,以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代的关注。

在青岛,他结识了王亚平、艾芜、陈荒煤、周南士、袁素瑜等文化人士,参与进步文化活动。1936年10月9日,鲁迅逝世。消息传到青岛,劫夫震动之余,同其他进步人士一道,组织纪念鲁迅的大型追悼会。

劫夫等人的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他们先后有四人遭到逮捕,劫夫等七人被勒令三日内离开青岛,否则即逮捕入狱。为了避免被逮捕,劫夫背着自己的小提琴,逃离青岛,奔赴延安。(黄禹康)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