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早春也是一名临摹梵高作品的画师
记者探访深圳大芬村发现,画师们抛弃了流水线模式,纷纷走上原创之路
文/羊城晚报记者李晓旭
图/羊城晚报记者王磊
新闻最前线
深·锐观察
从1997年开始,来自湖南邵阳的赵小勇及其家人在深圳大芬村临摹了超过10万幅梵高的作品,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梵高”。以其为主人公的纪录片《中国梵高》,先后已在欧洲多国上映。
如同大芬村的转型一样,赵小勇再也不过每天重复画几十张同一幅画的日子,他开始努力追求原创。近日,他原创的画作《牧场》,被一位宁波商人以2.2万元的价格买走,“模仿没有出路,我也想搞搞代表自己灵魂的原创作品。”12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赵小勇位于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小店,听他讲述20年来从学徒到画师、从临摹到原创的历程。
专攻梵高,妻子成为弟子
赵小勇的画室在大芬村东九巷,记者到达时,他的妻子正在画着向日葵黄色的花瓣。画室大约20平方米,屋内摆放着各种临摹梵高的作品,空气中满是油彩的气味。在门口地面上,摆放了一副临摹的梵高自画像,而在它上面,则挂着赵小勇的自画像。
1972年,赵小勇出生于湖南邵阳农村,15岁初中毕业后,他前往深圳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湖南工友的带领下,第一次进入大芬村,并见识了油画创作的全过程,这对他触动很大。1996年底,赵小勇决定到大芬村闯荡,并和老乡张正京合租一间房子,后者在大芬村画油画已经10多年,赵小勇的油画技法就是跟他学的。大约半年后,他出师了,并且准备单干。他在大芬村租了一个月租300元的单间,但一年过去了,他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生活因此而拮据。这时候,张正京指点他,可专攻梵高的画,因为梵高的画订单多。那半年,赵小勇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临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咖啡馆》、《星空》,他画了上百幅。
他背着自己的画,到当地画廊去推销,并得到一位香港画商的青睐。从2000年开始,订单如潮水一般涌来。据他介绍,每个月订单上千幅,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画2000多幅。接连不断的订单,意味着赵小勇必须提高“生产力”,他的妻子钟早春便成为第一位弟子。随后,他的弟弟、小舅子都成为学生,最多的时候收了9个徒弟。其中,他的妻子专画《星空》、《向日葵》;弟弟专画《咖啡厅》;小舅子专画《自画像》。
看到真迹,发现色彩不对
临摹了这么多年梵高的作品,赵小勇在2014年终于有机会见到梵高的真迹。当年8月,赵小勇去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并在梵高博物馆旁边的纪念品店里看到了自己的画。此时,赵小勇心情复杂,一张大幅高仿作品在德国、荷兰等地可以卖到一千多欧元,但很多大芬村画工只能拿到200元人民币。
“不一样,还是不一样,颜色有差别。”在梵高博物馆,赵小勇看着自己临摹了无数遍的《星空》和《咖啡馆》真迹,忍不住落泪,“那些年都是对着图片和书本画的,而每本书的色彩都不太一样。”赵小勇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梵高曾经生活和创作过的地方。他在这里停留了5天,受到的触动很大,“我花了20年临摹的所有作品,都不及一幅真迹的价值。”
回来之后,激动的赵小勇立刻动笔,按照1:1的比例,画了一副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我打算用很长一段时间,把梵高有代表性的86幅作品全部1:1画出来。”对于这些画,赵小勇说自己会先留着,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展览出来。目前,他已经画了20多幅,剩下的画作仍在继续。
如今,赵小勇每周仅画一两幅高仿,在色彩和细节上努力向真迹看齐。随着《中国梵高》的获奖,赵小勇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画开始按面积计价。“以往画的油画都到了国外,现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大了。”赵小勇临摹的高仿价格越来越高,贵的已经一幅两三万元。
自我转型,开始追求原创
在大芬村村口,“世界油画,中国大芬”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的大芬,有1200家画廊与商铺,超过8000名画工、画师、画家。2004年至2008年,流水线模式的巅峰时期,世界70%的油画来自中国,中国油画80%来自大芬。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大芬的油画主要是出口。而如今,一线画工不约而同地表示,现在行情并不好,海外订单量逐年减少。赵小勇表示,喷绘技术的引入也降低了作画成本,喷绘一张画只要100元不到,而手绘的一张画,至少要300元。
“大芬村要‘活’下来,画师们必须走原创之路。现在大芬村的新人,都不愿意画高仿,思路放得很开。”如今的赵小勇,已经开始注重原创,有了灵感会第一时间画出来。据他介绍,许多大芬村老画师,也开始搞创作了,画自己想画的画,不做长期订单,让作品适应新形势,追求中国元素及时代印记。目前,不少大芬村画师已经将目光瞄准国内市场,不再刻意模仿西方大师,改画传统山水画和色彩鲜丽的肖像画。
“以前一天能整出15幅模仿画,如今专心进行原创,其实售价还更高一些。”在大芬待了17年的一位画师对油画村的未来表示乐观,“开始是模仿,然后创作自己的作品,走上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