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经典

20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拉赫玛尼诺夫

发布时间:2018-01-05 13:46:31 丨 来源:人民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身材高大的拉赫玛尼诺夫,得天独厚长着一双巨手,弹琴能轻易按到跨12度的琴键。因此他的钢琴曲并非所有人都可演奏。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生于彼得堡附近一音乐世家,从小随母亲学钢琴,12岁赴莫斯科师从著名钢琴家兹维列夫。他进步神速,将柴可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改编为钢琴二重奏,得到柴可夫斯基的称赞。他开始作曲,4年后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钢琴和作曲。在校时他以指挥身份率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出,后又登台演奏自己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毕业,毕业作品是给歌剧《阿列科》谱曲,获大金质奖章,19岁成为职业作曲家。

《阿列科》在莫斯科演出。彩排时柴可夫斯基亲临排演场,问他愿不愿将《阿列科》与自己的新歌剧《约兰达》同台演出?这使得拉赫玛尼诺夫受宠若惊。首场演出,他的家族成员都出席了。而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柴可夫斯基的光临,他不时从包厢探出身来热烈鼓掌。

1893年秋,拉赫玛尼诺夫因到基辅指挥《阿列科》,错过了观看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指挥首演《第六交响曲》的机会。没想几天后大师撒手人寰,他无限悲痛,写下《挽歌三重奏》纪念。

每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都到莫斯科近郊的伊凡诺夫卡庄园避暑,并在那里创作。《第一交响曲》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1896年在彼得堡首演,由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指挥。而对风格保守的格拉祖诺夫来说,这首乐曲充满现代的、新颖的音乐语言,所以进行了不小改动,最后的曲谱虽大结构未变,但已面目全非。结果演出失败,这对拉赫玛尼诺夫打击极大。令他郁闷的是自知写了出色作品,演出时却败在无法理解自己思想的指挥手上,由此他患了抑郁症。

《第一交响曲》失败促使他从事指挥工作。好在他是个全能音乐家,既擅作曲,又具指挥才华,并有杰出的钢琴演奏技巧。1897年马蒙托夫剧院聘他为乐队指挥,在这里他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歌唱家的夏里亚宾。他指挥演出的剧目都由夏里亚宾扮演主角,他们成了黄金搭档。

尽管在剧院很有成就,拉赫玛尼诺夫仍向往作曲。他辞去工作,但又缺乏创作灵感,精神一度处于悲观状态。后来他接受了达尔医生的治疗。达尔是业余音乐家,对他的情况很理解,治疗时采用催眠术,不断在他耳边说:“你将开始写乐曲,乐曲能写得称心如意,乐曲会很好的……”达尔快捷有效地治愈了他的疾患。

拉赫玛尼诺夫又恢复了作曲能力,完成《第二钢琴协奏曲》。他将作品献给达尔,感谢医生给予自己第二次创作生命。1901年“拉二”(业界对它的简称)首演,他亲自担纲独奏,大获成功,赢得人们普遍赞扬。“拉二”奠定了他作曲家的地位,成为他的代表作,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他也开始了新的创作高峰。

1902年拉赫玛尼诺夫结婚。甜蜜的生活赐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写下《春天大合唱》和许多艺术歌曲,还有两部歌剧。这是他的多产时期。

俄国局势动荡,拉赫玛尼诺夫在国外完成《第二交响曲》,其感情异常纯朴真挚,被称为“俄罗斯抒情交响曲”。回国后他创作了《第三钢琴协奏曲》,1909年带着新作的手稿应邀赴美演出。“拉三”征服了美国观众,人们一再要求他出场,直到他举起双手表示虽愿为之,但手已不听使唤了,观众才笑着请他休息。评论界认为这部作品技巧艰深,是“钢琴家的试金石”。

拉赫玛尼诺夫成了20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在作曲、指挥和钢琴演奏三方面的造诣已登上巅峰,他被誉为集三种才能于一身的音乐之神。他买了汽车,在伊凡诺夫卡兜风,自己亲自驾驶,司机充当乘客……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拉赫玛尼诺夫为伤兵举行音乐会。随后他又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将全部所得捐给政府。同年10月,他应邀出国举行音乐会。

初到美国,拉赫玛尼诺夫经常举行钢琴演奏会。1919年他的第一批唱片诞生,这是爱迪生为他亲手灌制的。然而富裕的生活和显赫的名声没能减轻他的乡愁。莫斯科艺术剧院访美演出,剧目中有《阿列科》,让他感到极大安慰。不久已获苏维埃政权授予“人民演员”称号的夏里亚宾出国巡演,两位好友在异国他乡会面无比激动。

1921年苏联发生大饥荒,拉赫玛尼诺夫牵挂着祖国的灾难,举行多场慈善音乐会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出于对俄罗斯的眷恋之情,他写了《三首俄国民谣》。

生活安定后,拉赫玛尼诺夫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完成《第四钢琴协奏曲》。他在瑞士琉森湖畔买地盖了一幢别墅,完全按照伊凡诺夫卡宅院的模样建造,并保持故居的摆设,还请了一名俄国仆人。

在美丽的琉森湖畔,拉赫玛尼诺夫心情愉悦,灵感源源而来,创作了钢琴与乐队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这部充满幻想性和抒情性的作品获得各方人士一致好评,并很快被录制成唱片,许多国家唱片的发行竟先于音乐会。

关于这部乐曲有个故事:一次,拉赫玛尼诺夫同朋友共进晚餐,谈起曲中的第24变奏曲的弹法极难演奏时,侍者正送上一盘饮料,朋友说:“要想弹得得心应手,为什么不喝一杯薄荷奶油?”作曲家随手拿了一杯喝下,然后弹奏,果然弹得完美无瑕。从此,他每次上台演奏第24变奏曲必先喝一杯薄荷奶油,因此该曲又称《薄荷奶油变奏曲》。

在同家人共享欢乐中,他完成大型作品《第三交响曲》。这部乐曲的创新之处在于表达的简洁,其效果反而更强化了它的感情力量。

晚年,拉赫玛尼诺夫的最大安慰是同夏里亚宾见面。1938年夏里亚宾患病,拉赫玛尼诺夫每天到医院陪伴他。两人回忆起快乐的青年时代,谈往事,谈俄罗斯,直到夏里亚宾逝世。失去了挚友,拉赫玛尼诺夫同俄罗斯最后一根联系的纽带也戛然中断,有时从苏联电台听到播放自己的作品时就十分高兴和感动。

希特勒进攻苏联,拉赫玛尼诺夫多次举行音乐会,将演出收入捐给了苏联红军。他在1942年3月致苏联驻纽约领事的信中写道:“一个俄罗斯人为俄罗斯人民战胜敌人略尽绵薄之力。深信必将获得全胜。”大师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改编柴可夫斯基的《摇篮曲》,让人想到55年前他以改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开始作曲生涯。这是意味深长的,以柴可夫斯基始,又以柴可夫斯基终。

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前半叶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继承柴可夫斯基传统并有所发展,具有深厚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风格。他的后期作品以创新精神日益显示出与现代主义思潮的贴近,融入到俄罗斯现代音乐的潮流中。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