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泰伊思》剧照 国家大剧院供图
歌剧《泰伊思》首次在中国上演:
演绎人性的毁灭与重建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容葶婷
国家大剧院全新制作推出的歌剧《泰伊思》日前迎来首轮演出,这也是这部歌剧首次在中国上演。“歌剧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也是继《纳布科》《西蒙·波卡涅拉》《麦克白》之后四度加盟国家大剧院,并出演该剧中的男主角阿塔纳埃尔。
虽然“泰伊思”这个名字在如今时常上演的歌剧中并不多见,此前也未曾在中国排演,但在更早之前的西方舞台上,它是最受欢迎的歌剧剧目之一。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泰伊思》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直到近几年来多明戈与弗莱明等歌唱家多次搬演《泰伊思》,才将这部经典作品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讲述浪漫又悲剧的爱情故事
儒勒·马斯奈是法国横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创作的《曼侬》被认为是与《卡门》《浮士德》齐名的法国观众最喜爱的歌剧,歌剧《泰伊思》在国际歌剧舞台也影响广泛,是一部在国际著名歌剧院经常上演的歌剧。国家大剧院在相继推出比才《卡门》、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圣-桑《参孙与达丽拉》三部法国歌剧名作之后,于2018年开年之际,将马斯奈的传世经典《泰伊思》首次呈现于中国舞台。
据介绍,歌剧《泰伊思》由剧作家路易·加莱根据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朗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并由法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儒勒·马斯奈谱曲。歌剧《泰伊思》以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为背景,叙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圣僧拯救女交际花泰伊思的故事。作品表现人在欲望和诱惑面前的内心纠结,演绎人性的毁灭与重建。这部歌剧上演120多年来,经过几代歌剧人的演绎,曾有过众多种风格的制作,也受到很多歌唱家的喜爱。
除了多明戈,几乎每个参与到歌剧《泰伊思》制作和演出中的成员都是实力派。与多明戈搭档饰演女主角“泰伊思”的是当红女高音歌唱家埃尔莫奈拉·亚赫,达维尼娅·罗德里格斯、马克·巴拉德、李毅、张文巍、贾坤等其他几位主演也都是依照角色特质从众多活跃在舞台上的国内外歌唱家中一一遴选的;为本次演出执棒的则是曾多次与多明戈合作《泰伊思》的法语指挥翘楚帕特里克·富尼耶;世界著名导演乌戈·德·安纳一人身兼本剧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三职。
管弦乐团与合唱团为歌剧增添魅力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的演绎为整部歌剧增色不少。执棒该剧的指挥家帕特里克·富尼耶是马斯奈歌剧的专家,曾多次与多明戈合作这部歌剧的演出。在帕特里克·富尼耶的率领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纯净而斑斓的色彩描摹隐修士世界的肃静安宁和亚历山大城的繁华奢靡。
尤其是剧中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的间奏曲《沉思曲》,这段音乐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更是马斯奈最为人所熟识的作品。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李喆此番再度演绎的《沉思曲》,以丰沛的情感表现出泰伊思摆脱欲望枷锁时内心的苦痛挣扎,并展现出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另外,歌剧中大量的合唱段落在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演绎中焕发动人光彩。
与此同时,“歌剧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以其富有质感与穿透力的嗓音和他对于角色复杂纠结内心世界的深刻解读,将阿塔纳埃尔起初对于信仰的坚定,拯救泰伊思灵魂时的无畏表现得淋漓而深刻。埃尔莫奈拉·亚赫也以美妙的音色将泰伊思的骄纵与圣洁表现得层次丰满。
舞美设计充满象征主义
在舞台视觉呈现上,乌戈·德·安纳充分发掘作品的象征内涵与哲学意味。他介绍,“第一幕的沙漠场景采用不对称、倾斜的舞台构图。其中,木质平台象征耶稣的十字架碎成一千片拼起来的样子,悬挂半空的荆棘王冠象征殉道和惩戒。”当歌剧的场景转换到亚历山大城,乌戈·德·安纳则用一根根银色的柱子,一方面象征泰伊思表演的舞台碎裂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泰伊思“奢靡”的人物性格。同时,舞台地面的“水”象征镜子,表达对人性的反思,尤其是对剧中两个主人公的反思。
悬挂半空的荆棘王冠、木质平台、19世纪镜框式舞台的局部、镜子、巨大的维纳斯头像。充满象征主义的舞台与马斯奈美妙动人的音乐相互融合,以象征主义暗示给观众,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界经典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