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名家

孟可:“北京8分钟”是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02-27 10:13:40 丨 来源:中国网综合 丨 责任编辑:郑乾


2月25日,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下届冬奥会举办地——北京,向全世界呈现了精彩绝伦的8分钟演出,惊艳了全世界。

短短8分钟,展现了中国飞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演员的配合精彩绝伦,展现了现代中国的风采。除了绚丽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呈现,“北京8分钟”的音乐设计也令人惊叹,正是这天衣无缝的配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出影像与听觉的饕餮。

担任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音乐总监的是国家一级作曲家孟可,在他的创作经历中,常常用音乐在国际级赛事、会议中,表达中国的世界形象。

作为多次担任奥运会、亚运会体育音乐创作的孟可,受命出任此次韩国冬奥会"北京8分钟"的音乐总设计,带领其他三位年青作曲家吕埕平、吕亮、吉鹏共同完成这次的音乐创作。

而与过去创作不同的是,当今国家更快地发展、更新的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在国际的舞台上不仅要展现中华五千年文化,更要展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崭新面貌。

“因此在音乐的创作上,一方面我们要突出中国文化符号,这是我们的根;另一方面我们要展现在新时代语境下,更加强大的中国正与世界更好地融合,要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讲述关于科技进步、文化进步的新局面,和中国人民欢迎冬奥、欢迎世界的美好心愿。”

孟可说:“此次选择《歌唱祖国》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作为表演部分的中心曲调,是张艺谋导演认为短短的8分钟我们需要唤起全世界华人的共鸣,选择一首大家都听过,都会唱的作品,在旋律响起那一刻就需要激发我们内心强烈的感受,曲目很快被导演锁定到曾在08北京奥运出现过的《歌唱祖国》上。《歌唱祖国》音乐元素的再次运用,既是对雅典‘北京八分钟’的继承,也能再次引发全世界华人的共鸣。”

“也许对于外国观众来说,不论是哪段音乐在这部分表演上使用,那也仅仅只是一段“音乐”,而对于中国上亿的观众而言,它所赋予的内涵超越了音符本身,更是代表了一种中国人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一直传承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此次我们对《歌唱祖国》做了重新编配以及变奏发展,使其与开头现代的电子音乐与世界音乐部分相融合。”

对于整个"8分钟"音乐里现代的部分,其实创作过程异常曲折。导演在前期就下了:“青春”、“炫酷”、“好听”、“体育精神”的目标。字面是简单的,实施起来道路却是艰辛的。

通过作曲团队的文件夹显示,光是内部修改的就不下40稿,其中有6次是全部推翻重来,在风格的把握、结构的设置,甚至某一个位置的和声选择上都反复琢磨,做到精益求精。而其中容易被轻视却恰好最重要的则是配器的层次问题:按照设计,前一段现代的电子乐演奏完后很快进入到纯管弦乐队的《歌唱祖国》主题部分,电子乐中管弦乐的比例,既不能压到后面的《歌唱祖国》,也不能一上来就“顶不住”而太过疲软,这件事设计的层面从配器一直延伸到了缩混阶段,反复的尝试从而去寻找一个最佳的比例点,使得高压缩的电子乐与没压缩的管弦乐在一起相得益彰。

在这次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演出的音乐创作过程中,在一切构思还处在"概念"和"想法"的先期时,就尝试了许多种音乐风格,经历了从传统管弦乐队、管弦乐混合世界音乐、纯电子乐甚至到先锋电子乐都做了试验。因此,这次“北京8分钟”惊艳的不止是高科技技术与新媒体影像的结合,还有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化多种音乐元素的融合,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全新的表达方式。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