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传承传统艺术需要传统文化滋养

发布时间:2018-03-09 09:58:09 丨 来源:中国文明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接受中国文明网记者专访。中国文明网邓植尹摄 

曾静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梨园戏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今年是曾静萍第十六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每年参会,无论是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还是接受记者采访,她都要谈到中国戏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她的心中有一个憧憬: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谈到戏曲,人们首先想到的永远都是中国。

艺术传承需要文化滋养

艺术的传承,不能靠“硬塞”,需要依靠文化的滋养。如果一个人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不喜欢,很难指望他对传统艺术感兴趣。传统文化不会一下子就进入人们的血液,这方面的传承需要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努力。就像文化自信,它是沉淀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已融入到人的气质里。

现在有些人对戏曲不感兴趣,认为陈旧的服饰、老套的唱法,多少年如一日,并没有新鲜感。但殊不知:戏中的服饰花纹、一针一线经过了多少代人的经验尝试,才在光感下呈现出立体、活灵活现的花纹而不反光;舞台上演员唱念做打要经过多少个日夜的练习,才能在台上展现通透的亮嗓、灵巧的转身。这些都是文化层面的东西,需要文化滋养才能了解。

曾静萍向中国文明网记者展示手机中剧目排练照片。中国文明网邓植尹摄

做人比演戏更重要

现在有很多孩子怀揣着明星梦参加艺考,这是好事,每个人都应该有梦。但是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可走,从艺要从心底里去认识“演员”这两个字。演员不是赚大钱的职业,演员是一个行当,行里有行规,靠真本事吃饭。像我们团里很多孩子,我多希望他们每天能坚持练功,不管寒冬还是酷暑,这是他们必须经历的。演员就是要守得住清贫、吃得了苦头。

做演员这行,做人比演戏要重要。尤其是像梨园戏,演员如果浮躁,怎么能演绎传承千年历史、承载厚重文化的剧目呢?演戏即是做人,做人即是演戏。同样的,传统戏曲的传承,不是简单地教会几个人,而是要讲究原汁原味地教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们注重艺术精髓,提升作品质地,这才是传承到位。

文化传承也需要监督

这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保护扶持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我们也很受益。我们剧团,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免费使用剧院、对每场演出进行补贴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群众能够花有限的钱看上一台制作精良的剧目;另一方面也对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大有益处。我常跟团里的演员说,越是公益性的演出越要努力演,不然我们就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今年已是第十六个年头,每年都会对传统文化传承,尤其是“非遗”传承提出建议。其中有些建议,比如对“非遗”进行抢救性保护,对困难的“非遗”传承人进行帮扶,“非遗”进校园、进教材等都得以采纳和落实。现在全国各级各部门也都有相应的资金在扶持“非遗”文化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非遗”艺术质感、艺术效果水准下降,“非遗”传人对于传承重要性认识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对整个传承过程进行监督。我相信,通过国家法规不断完备,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传统艺术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