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把文化经典唱成“现象级”

发布时间:2018-03-22 13:12:28 丨 来源:北京晚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梁俊和贵州山区的孩子在演唱

图为第六期节目中,演唱《青玉案·元夕》的陈彼得

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成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现象级”电视节目,犹如小火烹老汤越炖越浓,回味无穷。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绎传唱,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无论王俊凯演唱的“洗脑神曲”《明日歌》、王力宏的饶舌版《三字经》,还是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大山里的孩子演唱的《苔》等歌曲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最新一期节目中,74岁的台湾传奇音乐人陈彼得用一曲《青玉案·元夕》向800多年前的辛弃疾深情呐喊:“你梦想中的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随后,陈老的三声呐喊更是让人热血沸腾,随即泪目。

节目结束后,总导演田梅、王宁接受采访,他们认为,《经典咏流传》的核心是一种创造性“转化”,最终在文化与流行之间找到了突破点。“制作时我们强调时代性和时尚性并存,时代性是千年古诗词,时尚性是当下音乐元素,我们希望用当下的语言,在当下的语境里创造性转化,用当下的语言让年轻人能接受传统文化的内容。”田梅说。

冷清了近三百年的小诗,一夜“走红”

《经典咏流传》每一期节目展现五到六首诗词改编歌曲,每首作品先由主持人撒贝宁吟诵原篇,再邀歌手现场演绎,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触。接着,四位鉴赏人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其中还会穿插邀请与作品本身关系匪浅的特别人物。节目为参与的音乐人赋予“经典传唱人”的身份,他们之中既有演艺圈资深前辈、当红的青年歌手,也有独立的音乐唱作人。节目首播就获得了出乎意料的“现象级”效果,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一位普通的经典传唱人和一首名不见经传的小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苔》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在无数璀璨的中国诗篇中并不出彩,鲜为人知,直到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以歌曲的形式被重新唤醒。支教老师梁俊带着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舞台上动情演绎了这首小诗。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妻子、背着一把吉他来到贵州省石门坎,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教书生活。在山里,没有音乐基础的梁俊尝试为古诗谱曲,再教给孩子们唱,一谱就是两年。两年里,梁俊教给孩子们100多首诗词,其中50多首谱了曲,《苔》就是其中之一。《苔》歌颂了苔藓在阴暗潮湿之处也盎然蓬勃的生命力,梁俊想通过这首小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节目播出后,梁俊和孩子们的演唱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5000万。这首冷清了近三百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被千万中国人记住。《苔》重新焕发生命力,不仅在于梁俊老师发现美的眼睛,也得益于《经典咏流传》。正如鉴赏人康震所说:“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苔》的传播量可能超过了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

接受采访时,总导演田梅介绍,《经典咏流传》对诗词的选择是以中小学教材为范围,“不希望很生僻,而是这些诗词就在人们的身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选择很单一,但是我们也会针对不同的歌手、不同的真情实感故事,再去找适合他的诗词。”所以,梁俊的《苔》是常规中的一个意外。但总导演王宁又说:“《苔》诞生的缘由,梁俊与《经典咏流传》的相遇,不得不说又是一场必然。”王宁介绍找到梁俊的过程颇有些曲折。

编导蔡晓双起初在微博上看到了关于梁俊老师的信息,马上就意识到这位老师是栏目组要找的人,但相关信息极少。蔡晓双从《乌蒙山的桃花源》追寻到做过这本书发售活动的书店、咖啡馆,这才在其中一家书店的老板手中得到了梁俊的电话号码。在梁俊老师的公众号“童书乌蒙”上有他自己录制的视频,《青玉案》、《苔》、《边草》、《十年生死两茫茫》、《西江月》等许多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变成了歌曲。《苔》是其中字数最少的一首诗,但是关于选择为这首诗谱曲的原因,梁俊这样写道:“我们学唱古诗、学习语文,最终学习的,是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王宁说:“我们当初还考虑《苔》字数太少不好填充歌词,但是当看到这句话,立马被打动了,当即跟领导建议采用《苔》作为演唱的诗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越读越觉得,这十个字虽然浅白,但是意味无穷,其中蕴涵着强大的力量。同时,这首诗所内藏的寓意也与生活在乌蒙山区的少数民族儿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领导在看到这个故事、这位老师、这群孩子、这首诗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让音乐团队开始编曲。”

74岁陈彼得用音乐“对话”辛弃疾

一如小小一曲《苔》,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最打动人心之处是经典传承人与诗词之间的故事。从第一期节目开始,88岁的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巫漪丽、身患癌症的农妇诗人白茹云、13年为孩子编写50首歌曲的音乐家谷建芬、凭着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走过二十载挫折岁月的黄绮珊、年过七旬的台湾音乐人陈彼得……每期节目带观众品味到诗词与人生的契合点,古诗词从未沉睡于教材课本之中,它们始终在为漫漫人生路带来力量与勇气。

总导演田梅表示:“我们这个舞台强调的是情感与情怀。这些故事都带着真情实感,不是我们导演组能够编撰出来的。真实的力量是最伟大的,真情实感的释放是最完美的。”

最新一期节目中,点燃观众的是台湾传奇音乐人陈彼得。作为台湾最早的流行歌手之一,陈彼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流行乐坛的领军人物,他创作的《迟到》、《阿里巴巴》、《一剪梅》等在当时的华语乐坛轰动一时。谁曾想到,如今74岁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满腔炽热地带来的是一曲和辛弃疾跨越时空合作的《青玉案·元夕》。

“那一夜,用尽了全力,拼了!像脱缰的野马,忘记了年轮,吼了!”正如陈彼得自己在微博所说,他宝刀未老的歌声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陈老希望用这首歌告诉八百多年前的辛弃疾:你梦想中的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与此同时,他也告诉观众,这歌声是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穿越千年的召唤。“你们听到这呼唤了吗?”陈老三次发自肺腑的呐喊,令全场几度热泪盈眶。“孩子,你们回来吧,我在这儿等着你们,我会永远地、耐心地等着你们。”陈老动情地说道:“听到这个远古呼唤的讯号,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大家都收到这个讯号了吗?”不只是全场泪目,众多观众隔着屏幕也齐呼“收到了!”从1988年到现在,陈彼得潜心研读古诗词,致力于为古诗词谱写曲子,其间谱写了100多首。陈老说,那是我们老祖宗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我们这个土地上最珍贵的东西。“没有文化基础的音乐是不会长久的,是不会伟大的。每个民族都应该有她的灵魂音乐,我们就应该有我们中国的灵魂音乐。”

节目播出后,总导演王宁讲述陈彼得给导演组带来的接连惊喜。“起点还是老人家自己的原创歌曲,导演和陈老师见面的时候,用手机录制了一段他本人的现场吉他弹唱,整体都是洒脱自然的,独具魅力。几首歌中最打动我们的就是节目中演唱的这首。坦白讲,陈老师的年纪和他的弹唱水平确实不对等,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们吃惊。”王宁说,当歌曲进入编曲阶段时,陈彼得老人给节目音乐总监发来的编曲参考时尚而考究,再度让人惊喜。“节目录制前,我们本要给陈老准备椅子,他拒绝了,录制过程中,四位鉴赏嘉宾也很担心陈老的年纪,想加快录制进度。可陈老在台上泰然自若,告诉大家不用担心他的身体,因为他一直坚持锻炼。”

《经典咏流传》是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也曾有人质疑节目中对诗词的分析、解读太少。对此,总导演田梅解释:“我们最早定位是一个音乐节目,后来改为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现在最终定位是一个文化节目。其实作为一档文化节目,诗词的解读感觉是不够,但其实,因为有音乐作为载体,其实我们每一个嘉宾的故事都是在诠释解释诗词,四分多钟的音乐,十多分钟的解读,我们希望用当下的语境与环境诠释诗词的意境。”田梅坦言对于节目的定位和创新形式的过程都十分艰难,但有了今天这样的关注度,那么至少证明把古诗词改编成流行音乐的这种方式解决了文化节目普及性和音乐节目没有文化底蕴的双重问题,“我们确实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