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故事

传统音乐“说唱”今日故事

发布时间:2018-04-20 14:56:27 丨 来源:四川日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三月呀里来是清明,姊妹们双双去呀踏青,哎呀呀随带着纸糊的糊纸的丁丁白猫儿,美人头上加七星,在万花楼前去放风筝。”3月31日,成都市文化馆“走进艺术”月末音乐会活动,特别推出了一场老成都曲艺音乐会,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金钱板、琵琶弹唱……为观众呈现四川传统的本土说唱音乐艺术,让观众感受说唱音乐中的“清流”。

方言说唱词调传情

“清唱洋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清代诗歌《锦城竹枝词》,文中“洋琴”即今四川扬琴,足以窥见当时四川扬琴在成都市民中的地位。  在老成都曲艺音乐会上,四川扬琴演员刘时燕带来一曲《船会》,讲述了一个浪漫又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事:一对相爱的恋人,因男青年要进京赶考被迫分离,临行时在江边互诉衷肠,难舍难分。如何用扬琴说唱表达这样的场景呢?刘时燕给出了答案:“四川扬琴讲故事,又是坐着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完全靠声音来塑造,讲究坐地传情,以声带情,以情带声,用语调的轻重缓急代替肢体动作。”  “你休忘却琴挑恩与爱,你切莫忘白云楼偷诗的情长,一路的闲花野草你休要采,禅堂内还有我陈氏妙常……”在《船会》当中,两位有情人分离时的不舍,刘时燕就是靠一连串的“哈哈腔”来表现,用声弱唱得欲断又连,一个柔弱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内心独白就这样被展现了出来。

在四川曲艺中,与四川扬琴齐名的四川清音,也同样通过方言说唱、词调传情。音乐会上,演员们带来了四川清音经典曲目《小放风筝》,嗓音清亮婉转。“骑竹马放风筝,老天爷下大雨,哦豁,风筝放不成……”一句特色方言“哦豁”,引得现场观众欢呼大笑。  而四川金钱板传承人罗世忠,则左手执两块竹板,右手执一块竹板击节伴奏走上舞台,用金钱板节奏跟观众拉起家常,节奏韵律强,灵活生动。罗世忠告诉记者,金钱板所演唱的传统故事一般以名著小说或本土故事为蓝本进行改编,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过顺口和押韵的四川方言来进行表达,形式虽然简单却很受观众喜爱。

创新也要根植本土

在老成都曲艺音乐会上,演出的内容除了传统曲目,也有一些新创作曲目。但记者发现,这些曲目大多都与本土元素有关,讲述四川人文风情。

此前,“走进艺术”的讲座系列活动,专门邀请四川竹琴传承人罗大春进行分享。为了推广曲艺,多年前罗大春就在尝试通过形式创新,在竹琴演奏中融入更丰富的表演方式等。如今,他招收了一批年轻弟子,并持续在成都一些小学教授竹琴。


“要让竹琴这种传统艺术重新焕发青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革新。”罗大春告诉记者,虽然讲创新,传统精髓没有变,竹琴诞生在四川,其魅力正是根植在四川文化土壤中的。


同样,与传统四川扬琴相比,如今的四川扬琴加入了很大的表演成分,以更好地增强舞台展现力和观众吸引力。“传统扬琴表演都是坐唱,但我们现在有时要站起来,增加一些手势,眼神和表情,甚至一些表演。音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加工整理和提高。”刘时燕说,要想走下去,传统曲艺一定要创新改革,“但是传统是我们的根,只有学好传统,创新才能不走味,保证是原汁原味的四川味儿。”

多年前,罗世忠就尝试用金钱板的演奏方式,用故事和歇后语把四川的100多个县串联起来,每每演出,总是满堂喝彩。“以四川元素为主题,可以让本地观众更加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对于外地听众来说也会更有吸引力和好奇心。”罗世忠说。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