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文化综艺触角延伸 “文化”味更对年轻人胃口

发布时间:2018-05-21 13:48:13 丨 来源:广州日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胡歌在《朗读者》中

李健在《小镇故事》中

自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回归荧屏后,2018年电视荧屏文化综艺再次升温,加上《信中国》《小镇故事》等类型更丰富的文化综艺陆续开播,文博、探寻、非遗等成为文化综艺的新关键词。让人惊喜的是,这批文化综艺“高而不冷”,在观众中引起积极反响。不少年轻观众表示,这些节目寓教于乐,“既有趣味性,又能学到不少传统历史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文化综艺让历史文化与观众亲近了

文化综艺、历史题材节目历来都是综艺业界公认的难题。在节目创作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窠臼。但如今荧屏上不乏把历史说得有趣的节目,把文化展示得亲近的节目。

本月初,酝酿了一年时间的《朗读者》第二季播出,开播不过两期,话题度与赞誉度就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彩。《朗读者》在综艺节目中突围,还带动了观众的读书兴趣。不少观众透露,在看完节目后,会翻阅相关文本,“其中有些文本以前读过,现在听完节目中的朗读,对文字又有了新的理解”。

除了《朗读者》外,同样在荧屏上热播的《信中国》则以“信”为桥梁,通过朗读的方式强化着文化的力量。

此外,聚焦古典文化的作品也用不同方式激发着学生哥读诗、背诗、了解诗词文化的兴趣。《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季,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勇夺冠军,虽然有一定偶然的因素,但“平凡的人生自有诗意”,这位外卖小哥丰富的诗词储备同样让观众津津乐道。

《经典咏流传》则和诗以歌,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

《国家宝藏》首次将文博与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一经播出便引发强烈反响。有观众评论称:“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这一节目或许做到了。”

同样是打造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连接,《小镇故事》则由李健携手来自不同领域的5位学者走进中国12个独具特色的小镇,探寻隐藏在时光中的文化瑰宝。

《百心百匠》则邀请到李亚鹏、柯蓝、李泉等探访民间匠人,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

不管是《小镇故事》还是《百心百匠》,都让观众跟着嘉宾们的视野领略和体验人文文化之美,“节目里有山水、有学者、有技艺”。

文化综艺强调寓教于乐

有观众认为,如今文化类综艺越来越好看的原因在于寓教于乐,把知识跟趣味性相结合,更具可看性。

近日,新节目《同一堂课》举办发布会。据悉,《同一堂课》的定位是文化公开课,22堂经典语文课堂,22篇经典课文,涵盖《诗经》《论语》,还有李白、陶渊明、蒲松龄、鲁迅、朱自清、胡适、李叔同、萧红、张爱玲等名家大作。在日前曝光的节目宣传片中,濮存昕、张国立、徐帆、蒋雯丽、于丹、孟非等熟悉的面孔依次出现,他们将在节目中化身跨界老师,深入小学课堂教授语文课。

文化类综艺延伸了综艺的功能,增添了“课堂属性”,这是值得期待的。在此之前,《汉字风云会》创造性地把综艺节目变成了教学课堂,《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在娱乐比拼之余丰富观众的诗词知识,深受观众好评。

95后观众对文化综艺热情更高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但事实证明,“年轻人”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

据央视提供的资料,《国家宝藏》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岁到25岁,15岁到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广大年轻观众持续在网络平台刷屏、点赞及分享。

某大型网站在做《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人文类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他们以85前和95后最多,尤其是95后观众,超过三成。

年轻观众的热捧,使得文化综艺充分爆发“网红体质”和“裂变属性”。比如《国家宝藏》热播时,相关热门话题持续火爆,热情的网友还自制节目嘉宾及国宝表情包、动漫、手绘等,不断发酵节目的拟人化传播和多角度话题。此外,如今《朗读者》的嘉宾选择、读本选择,也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胡歌、袁泉等名人要跟观众分享什么故事、要朗读怎样的读本,都是年轻观众的焦点所在。

为什么文化综艺能打动年轻观众的心?有分析认为,一部分原因是与人文类综艺的网络传播形式有关。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等在视频网站上火爆,网站的年轻观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极高兴趣。同时,这些节目也很注重互动营销,比如《朗读者》设立的朗读亭,在各地引发排队,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也曾透露,节目组专门研究过年轻人的口味,“当下社会对年轻人的审美是有一些偏见的。吸引年轻人的,并不是傻白甜,他们也非常喜欢有质感的东西。《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这样的节目都没有用形式去吸引年轻人”,然而,年轻人也依然喜欢这些节目。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