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沙龙

近距离感受大师教诲 尽享词曲创作艺术盛宴

发布时间:2018-10-09 09:21:30 丨 来源:大众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9月22日,筹备已久的公益文化项目“第三届珠海词曲创作大师班”在珠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

“大师班”是由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珠海市音乐家协会、李需民音乐工作室承办,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为指导单位,为期四天。本期“大师班”集中授课的主讲者为我国著名作曲家张丕基、孟卫东和词作家瞿琮、车行;学员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河南、江西、甘肃、湖北、贵州等省份的几十个城市,共有216名。

开班典礼由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马融主持,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小勤、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唐永葆分别致欢迎辞。

王小勤副部长首先向大家通报了珠海市抗击台风“山竹”的相关情况。珠海果断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机制、全力以赴抗灾的精神得到学员们的认可与称赞。接着,她谈到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讲述了近年来珠海在塑造城市艺术品质、营造城市艺术氛围、提升市民艺术修养上所做的各种努力。诸如:举办国际马戏艺术节、沙滩音乐派对节、北山音乐节、斗门草地音乐节等,推动、确立“一带一路”海洋歌曲征集活动以及词曲创作大师班等音乐品牌,赋予这座浪漫的城市更多的音乐艺术气质。她提出,以珠海发展的新机遇来带动并形成独特的城市魅力,让珠海的城市文化更具有代表性,争取成为珠江西岸区域性文化艺术的高地。同时,她代表市委宣传部表达了对本期前来珠海授课老师们的感谢和敬意。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唐永葆在开班典礼的致辞中说,在此之前珠海已成功举办了两期词曲创作大师班。通过这种“大师讲座、作品点评、交流座谈”的学习形式,对普及和提高词曲创作,带动音乐艺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接着,唐永葆主席代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对前来授课的大师们表达了感谢,肯定了他们对广东音乐事业的厚爱,向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们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同时,他赞赏了珠海市音乐家协会近年来在音乐普及、搭建平台、开发项目、力出精品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鼓励学员,珍惜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用心体会大师们词曲创作的历程与经验,关注生活,审视自我,通过名家点拨,学有所获,写出好的音乐作品。

四天时间里,“大师班”整体课程围绕“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提高词曲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水平”这一主题加以展开,阐述与研讨、交流与互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审美性、文学性和实践性。大师们从不同侧面、以不同角度,或激情、或平淡。各具特色地讲述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经典词曲的创作过程,悉心传授词曲写作经验以及写作技巧。

孟卫东:要向大师学习,把握素材与动机的重要性

孟卫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长,国家一级作曲;曾创作歌曲400余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新闻联播》片头曲等影响深远。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登台开讲,孟卫东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音乐是一个大题目,作曲也是一个大题目。”首先,他将中西方音乐作曲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接着历数和分析了古典音乐大师的经典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地位,提出了“向大师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师就是“旗帜”,就是“桥梁”。一方面,国际级的音乐大师,如舒伯特、理斯特、柴柯夫斯基、马勒等,他们各自在歌曲体裁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了标志性,像一面旗帜,引领后来的作曲家紧紧去跟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研究这些国际级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会给自己的创作带来心灵的启迪,踏上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谈到此,孟卫东感慨良多。他说,一直喜欢美国作曲家斯迪芬的钢琴曲《梦中的女郎》,那些音符,像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感觉气息相通。这时,孟老师走向钢琴,现场演奏了这首曲调舒缓、优雅,表达纯真、朴素而略带忧伤的歌曲,并谈及自己对这首表达真情、展示人性的歌曲的理解。

接着,孟卫东列举多个自己歌曲的曲目,谈了创作时集中使用素材与动机的重要性;还从作曲角度强调了选择好歌词的重要性。比如,歌词要主题鲜明,立意明确;视点集中,言简意赅;合辙押韵,对仗工整等。孟卫东通俗、朴实、有趣、观点独到的讲解,让学员们获益匪浅,终身受益。

下午的课程进入点评。孟卫东分别弹奏四首学员的歌曲作品,一边从音乐的曲调、曲式、素材、节奏、合声等诸多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反复强调,不论哪种音乐形式,其本质都要落在自然流畅、触动心灵。

车行:选中好的命题,歌词创作就成功了一半

9月23日,原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歌曲主要代表作为:《好日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好》等的车行,开始了他严谨而又风趣的授课。

车行以《怎样将一首歌词写好》为题,直奔写歌词如何选择好命题这一目标而来。他说,“写歌词,最重要的就是命题。选中好的命题,歌就创作就成功一半。”在他看来,歌曲的命题是分层次的,最难得的是超一流的命题。比如《开门红》《时间都去哪了》,还有他自己创作的《好日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好》等歌词,从命题上来看,就属于“超一流”。为什么?因为这些歌曲的命题跳出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都与时代、生活和自己相关联。他强调,一首歌,不是只能适合短暂的时期、狭窄的地域才能唱、才能传。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命题?如何把握将时代、生活、自己的需要都融入作品,这是一个难题!车行老师从自己多年的歌词创作经验中得出:一是把握时代脉搏,看看国家需要什么?写出时代的正能量。比如,《好日子》;二是观察生活本质,看看百姓需要什么?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从琐碎的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素材。比如,《常回家看看》;三中这是三是国家和百姓都需要。比如《这祖国守望岁》。这些都需要真实的生活体验和高度的思想凝练,才能达到。

有了好的命题,又将如何更好地表现?车行重点谈到歌词语言的运用。他认为,口语化是歌词写作中最难得又是最难写的。口语化一定要简洁,要巧思,要真切,才具有生命力。他说,口语化的具体写作方式就是多用名词。想象力有多高,名词掌握的水平就要跟上,名词加想象力,等于“高度词”。让想象达到极致,就是要用好名词。

下午的课程里,车行对学员的五首词作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学员在创作中注重了命题,但要更加注意歌词语言的虚实、繁简的关系,在歌词意境的营造上下功夫。

张丕基:保持平常心态,不断去奇妙的音乐领域里探寻

9月24日,2018年的中秋节。今年81岁“音乐界的泰斗”张丕基老师从北京来到珠海,在“大师班”课堂和大家过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传统佳节。

原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中国轻音乐学会主席张丕基,在课堂上,一直满含笑容,声音和缓,重点谈及他的歌曲创作历程。

从1956年正式作曲开始,张丕基作品繁多,涉猎交响乐、室内乐、声乐、舞蹈音乐、舞剧音乐等多种形式。多年来曾为40多部电影,为大约500多部(集)电视剧(片)作曲。为电视艺术片《三峡传说》所创作的音乐中的一首插曲《乡恋》,曾被认为是我国通俗歌曲的开拓性作品。为中央电视台作曲《夕阳红》(乔羽作词)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久唱不衰。

生长在哈尔滨的他,小时候酷爱音乐,初中进入前苏联开办的学校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初中毕业后,他辗转上海,北京的音乐学院专攻作曲,选择了一条扎实的历练基本功的道路。他说,学习作曲,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才华不同、创作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进入创作状态时,他怕旁边有人打搅,怕听到别的音乐干扰。往往喜欢在一种安静的环境中“面壁沉思”,让灵感牵动自己的创作。深夜写曲,清晨审稿,这种独处的音乐创作状态,他保持了几十年。

张丕基认为,音乐属于抽象艺术,不具体,不具象。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看不到、摸不着。比较其他艺术创作门类,这就给作曲家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正是因为有难度,音乐则可以引导人们对人生或者人性的秘密进行的探寻,可以达到智慧的呈现、精神的升华、心灵的外露,情感的迸发。比如,中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淞花江上》《东方明珠》,前苏联歌曲《等着我》《神圣的战争》等。

正是因为歌曲具有这种探寻功能,加之创作是一个奇妙的过程,音乐家便会从时代、生活和自己出发去发现音乐素材,确定命题,找到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表现风格,完成一个好的作品。他还认为,艺术就是金字塔,想一生写出好作品是有难度,可以朝着出“代表作”的路子上走。

最后张丕基谈到创作经验,他娓娓道来:一是平时的积累不可少。要经常大量地阅读歌曲,看哪里好,哪里不妥;二是写作时在要合规矩。曲式要严格掌握,不可东一笔西一笔,特别是复调、合声要分清;三是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创作之前深思熟虑,不轻易动笔,不图快,要有感而发,不去“撞大运”;四是创作之前,对自己的作品要有一个定位。心里想一想,要有一个“影子”,就是说要有所指向、有所确定地去为某种场合写,为某个歌手写。这些话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在下午的课程中,张丕基为三首学员创作歌曲进行了点评。他对学员们歌曲创作的规范与严谨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大家:“虽然在创作中各有各的习惯,各有各的困惑,但都不要气馁,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实现自己的愿望。”

瞿琮:要富有同情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9月25日,“大师班”开班的最后一天,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职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诗人、作家、教授瞿琮担任主讲。

瞿琮是中国音乐界跨时代的大家,创作歌词一千余首,主要歌曲作品有《颂歌献给毛主席》《我爱你中国》《吐番的葡萄了》等等,其中《我爱你中国》成为爱国歌曲的标志。

开场白,瞿琮道出他的“珠海情缘”。1962年,十八岁的他参军到珠海横琴岛的“钢八连”。他幽默地说:“自己在最美好的年龄,相遇了最美丽的珠海。”如今来到珠海,他看到特区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感慨良多。

谈到歌曲创作,瞿琮开篇就亮出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一定要有同情心、幽默感和想象力。这样创作出来的歌曲才会引起社会的共鸣、给予听众快乐以及创造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他认为这三者不可或缺,都同样重要。

接着,瞿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依次就“歌词是什么?歌词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歌词的重要性是什么?”等问题和学员进行了探讨。据此,他提出了写作歌词最好要做到“十二有”,即:有情,有义;有道,有理;有兴,有趣;有文,有白;有声,有色;有韵,有格。这之中,不要淡化了两点:一是音乐是快乐的;二是音乐是真诚的。

课堂上,瞿琮突出讲到音乐与快乐有关。快乐地作词、快乐地谱曲、快乐地歌唱、快乐地聆听、快乐地感受,正如《荀子·乐论》所言:“夫乐者,乐也。”同时,他讲到音乐与真诚有关。真诚于社会是运气,真诚于家庭是福分,真诚于个人是必须的品性。他特别强调要带着真诚、真心、真心去生活、去写作。

不知不觉,瞿琮的讲课进入尾声。赶着时间,他向学员们提到了他心目中最喜欢的一首歌——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不仅突出在音乐旋律的优美,更为突出的是歌词里写到的“美丽姑娘、羊群、细细皮鞭、轻轻打在”等文字所表现出的真情、含蓄、美妙的“唯一性”让人们无法超越。他认为,好的歌词、带有创新性的歌词不是“首先”,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学员们听到此,为瞿琮动情的语言与纯美的内心而鼓掌。

下午的作品点评和交流研讨课程中,瞿琮依旧严谨而幽默,对学员的歌词作品进行了点评,肯定作品的优点,指出作品中的不足,鼓励大家在新时代带着真诚的心,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在连续四天的学习期间,学员们始终精神饱满,认真聆听大师们的讲课,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体会到“近距离感受大师教诲,尽享词曲创作艺术盛宴”的美好。特别是通过本期“大师班”的学习,学员们对在歌曲创作中如何找准好的命题,如何从积累的素材的中挖掘新颖的内容与方式等等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同时,学员们对能够参加“大师班”相聚珠海这座有着浪漫气息与音乐气质的城市而深感荣幸!也为珠海开放的文化胸怀点赞。

原文链接:

http://culture.dzwww.com/wy/201810/t20181008_17920446.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