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广电总局发"综艺限薪令" "综艺咖"天价片酬要凉凉

发布时间:2018-11-12 10:39:58 丨 来源:人民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综艺限薪令”的“靴子”终于落地。11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管理通知,明确综艺节目嘉宾片酬。通知称,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嘉宾总片酬的70%,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都需符合上述规定,且节目上线前要向总局报备嘉宾姓名、片酬、成本占比等信息。

当天,记者联系上多家卫视平台的工作人员。对于这则通知,他们都没有给出正面回应,但都表示,“如果确有通知要求,一定严格遵守执行。”资深传媒研究人张国涛表示,“从影视圈到综艺市场,这其实更像一套组合拳,是对圈内明星整体高片酬的一种管控。”

通知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

明星高片酬是近年来网友讨论话题的高频词汇,不过有关综艺节目片酬限制的传闻却是今年才开始发酵。今年9月,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采访,“接下来将严控综艺节目艺人片酬,每期节目艺人总片酬不能超80万元,常驻嘉宾一季节目下来的片酬不能超1000万元。”

如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下文,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加大网络剧治理力度。其中规定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19:30至22:30播出的综艺节目要提前向总局报备嘉宾姓名、片酬、成本占比等信息,节目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

通知同时对网剧(含网络电影)演员片酬做出规定,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含网络电影)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要建立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唯收视率(点击率)倾向。

回应收到通知后会严格遵守执行

此前,与影视圈频频出击重拳要求“限薪”不同,综艺领域并未受波及,综艺咖活跃在各个节目,“闷声赚大钱”。

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国内综艺节目按量级大小可分为“S级”“A级”“二线”和一般节目等类型,“S级”艺人片酬单集可达500万元,以一季节目10期到13期来计算,艺人作为常驻嘉宾的总节目片酬超5000万元;而“A级”节目总片酬在2000万元上下,“二线”节目为数百万元,一般节目为数十万元。“这些片酬一般都是税后价,实际上综艺节目邀请这些明星还得负担高昂的税费。”资深娱评人宋子文说,“综艺限薪令”对节目制作方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制作方一边承担着明星嘉宾高片酬的压力,一边又要把控节目的质量,如果综艺市场高片酬的现象得到改善,无疑移走了压在制作公司身上的一座大山”。

不过宋子文也直言,相比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优质明星永远是稀缺资源,市场供不应求,片酬自然不会低。“限薪要求最终如何落地有待观望,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我们见了不少。”

针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这一通知,记者联系上多家卫视平台的工作人员。湖南卫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没有收到具体通知,“但如果通知属实,会严格遵守执行。”江苏卫视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近年来,台里的不少节目已经转向‘星素结合’的嘉宾模式,嘉宾酬劳支出已大幅缩减。”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会积极响应和执行总局的要求。”

声音

资深传媒研究人张国涛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影视圈的打压明星高片酬,再到这次管控综艺市场的高片酬,其实更像一套组合拳,是对圈内明星整体高片酬现象的一种管控。”张国涛认为,“限薪令”可能并不能根治薪酬乱象的问题,但至少对整个行业都会有极大的震慑作用。

“比如综艺节目的导演会更理智地思考请来的嘉宾到底能带来什么效益,对于某些要天价片酬才能请得动的嘉宾,自然就到了名单之外。”张国涛说,今后综艺市场的嘉宾选择肯定会加大素人的比重,“明星需要花大价钱去请,素人的出场费用可能会少很多,如何解决流量明星与素人的搭配,是接下来综艺市场嘉宾选择的思考方向。”

张国涛认为,综艺的根本还在于创新,如果有更多的创新形式,综艺节目的收视率不会低,“如果只是靠堆积明星大咖,但节目的形式不进行任何改变,那么最终这档节目也会被审美疲劳的观众抛弃。”(记者周诗浩)

原文链接:

http://ent.cnr.cn/zx/20181112/t20181112_524412557.s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