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20载光阴滋养“一代半”观众

发布时间:2019-04-23 10:15:15 丨 来源:北京日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21日下午,指挥家谭利华携北京交响乐团,与歌唱家莫华伦、张立萍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外上演“快闪”。本报记者方非摄

本报记者韩轩

21日晚,当古老的紫禁城沉浸在暮色中,位于中山公园社稷坛东南角的音乐堂里响起音乐声。指挥家谭利华率北京交响乐团,与歌唱家莫华伦、张立萍登台,拉开了中山公园音乐堂“重张二十年”庆典系列的大幕。1999年全新重张的音乐堂,20岁了!

始建于1942年的中山公园音乐堂是北京最古老的剧场之一,1997年,北京市政府斥巨资重修音乐堂,1999年以专业古典音乐厅的全新定位重张开业。重张至今,音乐堂举办了超过5000场演出,吸引超过500万人次观众,持续多年推出的“打开艺术之门”“盛世音乐文化周”,成为北京演出舞台的重要品牌。

20年主场

帮孩子推开艺术之门

“当年的音乐堂四面透风,有露天的,还有过半露天的时候,20年前全新开张的第一场演出就是我指挥北京交响乐团。”21日下午,谭利华刚刚率团与莫华伦、张立萍两位歌唱家在音乐堂外上演了一场“快闪”,走进后台休息室的他依旧激动。说起20年前的重张演出,他连当时演奏的曲目都记得清清楚楚。

“北京是首都,太需要一个专业的演出场馆,音乐堂重张时大家都特别兴奋,当时的开幕演出更是轰动一时。”对于音乐堂,谭利华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音乐堂成立后,他率领多年的北京交响乐团一直以这里为主场,每年暑期的“打开艺术之门”,他一定会推掉其他一切活动,风雨无阻地在这里帮孩子们推开“艺术之门”。

算下来,20年来谭利华在这里登台演出312场,他因此被音乐堂授予“荣誉艺术家”称号。谭利华感叹,20年的时间让他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有白头发的人,让他欣慰的是台下的观众中永远有年轻人。“20年的时间,相当于滋养了‘一代半’的观众,我眼看着好多观众从小来看演出,现在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了。”

演出当天,音乐堂大厅里设置了两幅展板,上面展出着音乐堂自落成以来的珍贵照片,不少观众在演出前驻足观看,静静感受着光阴的故事。

因地制宜

演出市场需要多元化

说到音乐演出场所,观众总会想到和中山公园音乐堂仅一街之隔,坐落在长安街南侧的国家大剧院。2007年国家大剧院建成时,就有人问中山公园音乐堂总经理徐坚,会不会担心运营受影响?“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大剧院当成障碍,别人想的这些事儿我还真没有想过。”12年前徐坚这么想,12年后的现在,她更加坚定。

“文化演出需要多元化,大剧院体量巨大,有四个剧场,这是它的特点,我们只有一个剧场,看着小,但有我们的好处。”徐坚说,大剧院和音乐堂能提供不同的观演体验,“而且我还真得感谢大剧院的建成,它刚建成的时候吸引相当多的观众去参观。当时人们不太知道进剧院是什么感受,正是大剧院的出现,让市民开始有了进剧院的意识,进而关注演出的内容,带动了整个演出行业的文化消费。”

其实从一开始,音乐堂就很明确音乐堂的定位。它坐落在皇家园林中,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会推出与节日庆典相关的演出。音乐堂的舞台尺寸和灯光条件等决定这里不适合演整场的大戏,徐坚就和国家京剧院一同策划戏曲名家名段的演出。这种现在司空见惯的演出形式,在当年并不多见。

“其实每场演出单做一台戏,对我们来说更容易,现成的班子过来演就行了,做名家名段演出还要与艺术家沟通,设计主题、挑选唱段等。”但徐坚从观众的角度想,如果一个从没接触京剧的人想进剧场听一听戏,名家名段荟萃显然比一次只演一部戏更容易接受。

精耕市场

剧场要走在观众前面

经过20年的时间,中山公园音乐堂目前平均上座率达七成,而在每年暑期举办的“打开艺术之门”活动,上座率高达九成。近几年间,音乐堂还开发了很多看似冷门的小众演出,主打欧洲巴洛克古乐、室内乐的“紫禁城·古乐季”已推出8年,主打中国古典的“中国古琴名家雅集”也已有5年历史。

都说现在看演出的观众越来越多了,观众自然会细分,但徐坚觉得,剧场还是要想在观众前头,“头些年大家都喜欢听热闹的曲子,买票时一看是个名团就掏钱,可过几年观众再选择,一看演出团体发现‘怎么还是这个团啊’,可能就犹豫了。”

徐坚说,这时候就要靠剧场提供服务信息。“观众可能不是专业的,我们的服务必须专业,我们要跟观众普及:是同一个团演出,他们表演的曲目不一样,不同的曲子有什么特点,交响乐很好听,室内乐也是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

与此同时,音乐堂在北京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行票价补贴,每场演出百元以下票价多达30%,最低票价可低至20元。慢慢的,不同类型的音乐季都做起来了,“音乐堂刚重张那会儿,演一场小众的室内乐,上座率超过50%就不错了,现在所有的演出几乎没有不过50%的。”

看着音乐堂运营20年的成绩,徐坚依旧在思考,“过去20年是文化消费起步并飞速发展的20年,我们把观众从没有进剧场的习惯培养到爱进剧场,这不是重点。我们还得想着以后,如果观众都有了进剧场的经历,该怎么为观众提供更有水准、更符合口味的演出,这是音乐堂如今正在探索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4/23/content_11879801.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