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文学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都在哪些电影中出现过?

发布时间:2019-04-28 11:34:26 丨 来源:新京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贝多芬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 》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蕾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这首旋律优美的曲子就这样诞生了。

之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蕾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诺尔在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这首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贝多芬的曲目一直备受电影导演的喜爱,《致爱丽丝》就是其中之一。在悬疑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中,《致爱丽丝》的钢琴声飘荡在公寓楼里,穿墙而过,虚无缥缈,神秘莫测。它听起来不再是一首柔美的曲子,而是充满了怪异、恐怖,给人带来一种不详的预感。

在动作片《被解救的姜戈》中,金·舒尔茨想起黑人被残杀的画面时,搭配他紧绷神经的是女仆正在弹奏的《致爱丽丝》。舒缓的音乐表达了对黑人的纪念,比直观的暴力更让人无法呼吸。

在贾樟柯的早期电影《小武》中,《致爱丽丝》成为小武和胡梅梅之间爱情的象征。在梅梅情绪不好的时候,小武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他拿出一个音乐打火机,对着梅梅的耳朵按下了开关,这时响起的正是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在贝多芬的传记电影《不朽真情》中,《致爱丽丝》和其他曲目贯穿了整个影片。美妙的乐曲背后是命途多舛的人生,正是爱和痛苦练就了不朽的贝多芬。

原文链接:

http://www.bjnews.com.cn/ent/2019/04/27/573090.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