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周末艺苑”小剧场是当地搭建的非遗传习舞台,可以让民众直接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也给传统曲艺表演者们提供了传习、演出的场地,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为传统曲艺“留人”。
中新网长治5月26日电 (李庭耀)“我们县文化馆的‘周末艺苑’小剧场年演出近百场,每场演出都对公众免费。”26日,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文化馆馆长王琴告诉记者,小剧场是当地搭建的非遗传习舞台,可以让民众直接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也给传统曲艺表演者们提供了传习、演出的场地,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为传统曲艺“留人”。
长治市是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这里的地方曲种有近三分之一出自于长子县境内。长子县有长子鼓书、上党八音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等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剧场能容纳340人,有演出时几乎场场爆满,每年能接待三万多名观众。
“我们县以前村村都有八音会,现在大规模的八音会只剩十几家。”王琴告诉记者,如今当地很多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经费紧张、演员流失严重、后继者缺乏等难题。
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创办于2015年底,是长治市第一家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室内剧场,每周五晚都会有传统曲艺的演出,加上其它的专场演出,每年共有近百场。
王琴告诉记者,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当地的传统曲艺,却没有机会欣赏。小剧场能容纳340人,有演出时几乎场场爆满,每年能接待三万多名观众,“演出对公众免费,大家只需要进来有序坐好就行。有更多的观众,让更多人欣赏,传统曲艺才能更好地传承”。
王琴说,小剧场更多的是为表演者们提供了演出的舞台、展示的机会。
“小剧场的运营、演出人员费用全部由政府出资。我们会邀请不同的长子鼓书、上党八音会等传统曲艺的演员,每场演出的每位演员平均能收到200多元报酬。”王琴说,小剧场更多的是为表演者们提供了演出的舞台、展示的机会。
杨勤丽是一位长子鼓书表演者,她每个月都有机会在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展示长子鼓书这一当地说唱艺术。她说:“在小剧场的演出,让更多观众认识了我,也让更多人认可了我。加上平时去农村的演出,我每年能演两百场左右。”
没有演出的时候,长子县文化馆的小剧场就变成了非遗传习所,文化馆会聘请当地有名的传统曲艺表演者,培养徒弟,为传统曲艺补充新鲜血液。
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创办于2015年底,是长治市第一家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室内剧场,每周五晚都会有传统曲艺的演出,加上其它的专场演出,每年共有近百场。
“我们这里现在有30多人做上党八音会学徒,还有20多个年轻人学习长子鼓书。”王琴介绍,师父会从基础开始教徒弟,到一定程度,会带徒弟排练剧目,“学徒每来学一天,就能获得200元报酬。熟练后,除了能在小剧场演出,还能外出演出”。
王晨曦今年22岁,从小酷爱长子鼓书,19岁时,他拜国家级非遗长子鼓书代表性传承人刘引红为师,平时就在小剧场学习、排练,如今,他已能够独自登台演出。他说:“我是真心喜欢长子鼓书,幸而有机会跟着名师学习,会把表演长子鼓书当成自己的职业,把这门传统曲艺传承下去。”
“只有‘留人’,留住观众,留住表演者,传统曲艺才能被更好地传承。”王琴说。(王维宁 摄)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5-26/88474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