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排行

从免费到付费 中国数字音乐崛起成为市场“拓荒”参考书

发布时间:2019-06-05 16:16:40 丨 来源:北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今日头条要进军付费音乐?准确的说是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据《南华早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其正打算向海外市场推出一款类Spotify的音乐流媒体产品。

前有在音乐短视频领域的成功,字节跳动向付费音乐的进军可以说是对全新音乐业务的再次试水。而据知情人士表示,其所选择的市场大多是付费音乐服务尚未普及的较贫穷国家,此举也不免让人好奇,这样的“拓荒”值得吗?付费音乐的前景究竟在哪里?

其实,远看成熟领头的国外市场,近看后起之秀的国内市场,不难发现,无论音乐内容、体验如何变迁,音乐付费一定是支撑产业正常运行的源头活水——用户付费为音乐产业提供源头支柱,反哺内容创造者产出优质内容、刺激用户体验升级,进而继续维持和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19》,中国音乐市场正以强劲的势头窜至全球第七。与此同时,基于全民版权意识和数字音乐体验的双升级,中国数字音乐也正在向付费常态化迈进,以进一步解锁庞大的音乐市场潜力。

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健康有序的音乐市场,是严格的版权规范和产业链各环节意识跟进的集体成果,中国数字音乐的崛起正是如此。

由于缺乏牢固的版权体系,中国数字音乐也曾在互联网大潮的洪流中被摧毁重建。从2010年12月,文化部发出通知称,决定进一步清理整治违规网络音乐网站;到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政策利好不断才终于为中国数字音乐的发展铺开前路。

此时,互联网的共享、免费精神已深入人心,对付费音乐的转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作为音乐传播的核心阵地的数字音乐平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积极的内容曲库积累和对数字音乐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中,用户的版权意识不断加强,数字音乐收入不断攀升,音乐正版化也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为例,凭借超前的“付费订阅”概念,其已在付费用户方面率先完成了原始积累。随着数字专辑、K歌、直播等创新玩法的开发,其也逐渐形成了包括“发现、听、唱、看、演出、社交”在内的全场景音乐体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音乐社交娱乐生态”,让用户在参与到音乐的创作、欣赏、分享和互动中,充分满足了对于音乐的想象,也大大提升了音乐的应用价值。

如今的数字音乐平台,付费会员的权益更加多元化,不仅涵盖了高品质音乐试听下载,还有个性主题、铃声特权、弹幕气泡、新歌抢先体验、首唱会特权、免广告等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内容,每月仅10余元左右的成本也激发了用户的价值认同,进而带动了版权意识向付费意识的转化。根据腾讯音乐最新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到2840万,同比增长27.4%。

而更加积极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为优质音乐付费,不仅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用户付费意识、建立付费习惯的有效手段,以此,可进一步倒逼音乐内容生产商花费更多心思埋头创作,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对于创作者而言,对音乐的付出与回报也因为市场的规范化和盗版的式微回归正常,越来越完善的音乐人扶植计划也可以让他们发挥才干,专心做音乐的“匠人”。

另外,基于音乐的流动性,其与周边行业的联动也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数字音乐实际上已经从传统产业模式发展到了一个由数字音乐为主体,且消费端比较突出的新阶段。泛娱乐音乐体验、现场演出、音乐装备、音乐打分、卡拉OK、社交体验、智能乐器、在线音乐教育、智能音响等,都为音乐消费创造了新的盈利点,带动了整个音乐产业的活力。

毫无疑问,在付费的驱动下,产业才能更好地走向蓬勃,逐渐形成规模的国内数字音乐发展,或许就是最好的市场“拓荒”参考书。

原文链接:

http://qiye.lnd.com.cn/keji/79432.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