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风国韵

上海越剧院《红楼》《梁祝》北京过“七夕”

发布时间:2019-08-07 10:50:43 丨 来源:北京晚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本报讯(记者王润)8月6日、7日,中国传统七夕之际,上海越剧院将携两台镇院大戏——传统经典越剧大戏《红楼梦》《梁祝》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著名袁派花旦、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方亚芬主演。

越剧《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四大经典之一,拥有众多版本。不同流派、不同形式的多样化演绎,为这出越剧经典带来更多的新意,目前,已有经典版、殿堂版、尹袁版、古戏楼版等多个演出版本,还有以《红楼梦》为基础拓展的越剧音乐剧风格的尝试:《红楼·音越剧场》。此前,经典版、古戏楼版《红楼梦》已多次晋京展演。此次的尹袁版《红楼梦》是上越在1999年排演基础上推出的又一版《红楼梦》,当时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轰动一时。在尹袁版《红楼梦》中,原剧情节基本都得到了保留,“试宝玉”一折被巧妙的接在了“黛玉葬花”之后,加快了全剧的节奏;结尾处的“宝玉哭灵”,区别于其他版本的一盏盏白色灯笼,渲染出一片悲伤的意境,宝玉在这片凄凉的竹林边回忆着与林妹妹相处的一幕又一幕,令观众也禁不住悲从中来。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上海越剧院四大经典之一,有“范傅”和“袁范”两个较为经典的演出版本。2015年,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上越“袁派”花旦方亚芬将复排后的袁范版再度上演。袁范版《梁祝》重点挖掘恢复了“送兄”和“英台哭灵”等传统折子。在《楼台会》之后的“送兄”中,祝英台借景抒情,唱词中嵌入了四季、花语,诗意地表达了两人的生离死别之情,对应了之前依依惜别却希望无限的“十八相送”。

同样在舞台上几近失传的“英台哭灵”,是“袁派”唱腔的代表作,袁范版《梁祝》中将完整地再现这一“袁派”经典。

原文链接: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8/06/content_11995797.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