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听大厅

杜江:电影中的平凡英雄,现实中的榜样演员

发布时间:2019-08-08 15:22:47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在华语电影市场,主旋律商业电影成为备受瞩目的清流。电影《烈火英雄》再次刷新了大众对主旋律商业电影的认识,这部电影为华语灾难片在探索展现人性的情感设计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烈火英雄》改编自真实事件—“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影片在展现灾难的同时,以直抵人心震撼灵魂的方式绘就了“逆行者”——消防战士的集体群像。江立伟手动关闭8千转的阀门,马卫国率队死守化学罐,郑志烈火中甩出消防帽、徐小斌清理水泵壮烈牺牲,诸多场景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用心用情是对英雄的最好诠释

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影视作品的命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烈火英雄》就是一部致敬消防员群体,流露真感情诠释真人性的作品。电影中,杜江饰演的马卫国有一句台词:“郑志同志牺牲了是我们不愿看见的事情,但是消防战斗早晚都会有牺牲。!”这段话就是几年前北京石景山火灾发生时现场总指挥的原话。正如杜江所言:“与其说我们扮演的是英雄形象,不如说千万的英雄形象汇聚在我们扮演的角色身上。”

正是怀着对消防员群体的致敬心情,杜江以及《烈火英雄》剧组把担当、情怀诉诸到每个角色和细节的刻画中。为演好消防员,让观众全新认识消防员群体,杜江把生活体验当成最好的“老师”,提前半年到消防队训练,同消防员一起生活,观看大量的火灾纪录片更是成为他每天的常态。谈及这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杜江感触颇深,“进行专业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对职业的理解,同时也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对于电影而言,这些专业训练可以让演员在初始阶段最快找到塑造角色的方向。”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对马卫国给消防员还有自己拍视频的那一段印象深刻,这样的画面其实就是事实,也是杜江最出彩的一场戏。“消防战士们有些非常年轻,非常淳朴,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父母亲人的愧疚。”杜江介绍,拍这场戏的时候导演希望呈现出演员的真实情绪,所以这场戏是没有设计台词的,都是演员们的有感而发,“只有真实的力量和情感才是有价值的。”

演员塑造角色始终离不开勤奋的努力和学习,杜江认为自己沾了演员职业的光。《红海行动》中,系统学习了特种作战部队的军事技能,《烈火英雄》掌握了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使用,《中国机长》深入了解了民航驾驶技巧,而这些都为他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演绎榜样英雄人物。

对于演绎英雄人物,杜江认为英雄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英雄不是用来形容一个职业,而是形容平凡人的瞬间,每个平凡人都有成为英雄的瞬间。”当责任和使命落在普通人身上时,他们也会成为“逆行者”。

“中国队长”杜江

杜江认为,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影具备时代精神,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塑造的英雄形象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主旋律电影中讲述的中国故事和中国英雄,最核心的关键词是“中国”。

尽管好莱坞式超级英雄大片席卷全球,但并不能成为世界英雄的代表人物,“美国队长”与“中国队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美国队长依靠异于常人的体魄和高科技武器救人于水火,而中国队长带领一群人在关键时刻团结大家,他们身上没有超能力,有的是对使命责任和对人民的爱,而杜江正在用行动诠释一个个中国式的英雄人物。“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深知集体力量的重大。97年抗洪救灾、08年汶川地震,都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组成队伍在第一线冲锋陷阵,这群人塑造了中国英雄的群像。”

在诠释“中国队长”的过程中,对杜江来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自己掏空,用全新的状态赋予角色生命,只有诚实地面对观众、自己和角色才能打动观众。”杜江认为,好的文艺作品能让观众感受到美好与希望,借助影视作品传递人性光辉。谈到未来对于角色的选择,杜江说只要是好的故事和鲜明立体的角色,以及负责认真,热爱电影的工作团队,他都愿意去尝试。

《烈火英雄》作为一部讲述抗险救灾的国产主旋律影片,旨在让观众们更加关注和理解消防员这一特殊职业。他们是“和平年代的战士”,火场就是他们的战场,灭火枪就是他们的“子弹”。 这也是影片着力诠释的重要主题——消防战士是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铭记的平凡英雄。电影中的马卫国——杜江在演员这条路上愿意去接受挑战,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无愧观众和自己的职业,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榜样演员。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