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风国韵

酷狗“五城记”用音乐传递传统文化精粹

发布时间:2019-08-21 17:23:02 丨 来源:北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继《风伴广州港》《花重锦官城》《月照长安新》三首城市歌曲上线后,咏唱六朝古都南京的《雪拥金陵岸》如期与网友见面。这是酷狗音乐携手汐音社打造的“五城记”特别企划中的第四首,此次由人气歌手慕寒担纲演唱,并邀请到昆曲老师王鑫带来昆曲经典唱腔进行“混搭”。

歌曲上线不久就收获到四千多条评论,有网友表示要听着这首歌去南京“打卡”,更有细心的网友还发现,目前上线的四首歌曲名称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风花雪月”。

酷狗旗下的5sing平台被誉为古风大本营,汐音社此前在5sing众筹的古风专辑《敦煌定若远》更是得到过《人民日报》的肯定,二者再度强强联合推出的“五城记”,无疑是古风音乐的一次有力正名。此外,各大城市的非遗、戏曲、传统文化元素,也通过数字音乐找到全新的传播环境,推动文旅融合的实践创新。

古风音乐主动肩负文化使命

近年来古风音乐的兴起,自然也不乏质疑声音,有一些人认为古风音乐存在强行伤感、无病呻吟的问题。实际上,正是由于古风音乐从小众圈层逐渐扩大,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让广大受众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优质作品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酷狗及旗下5sing平台大力扶持古风音乐社团及古风音乐人,此次与汐音社联手推出的“五城记”正是在打破外界对古风音乐的误解。

据介绍,酷狗音乐携手汐音社打造的“五城记”特别企划,是以音乐去传递传统文化精粹,同时记录着祖国的繁荣发展足迹,为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本次《五城记》特别企划中,特地选取广州、南京、西安、成都、北京五座有代表性的城市,走访当地博物馆,串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戏曲等多种元素,创作出五首代表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

古风音乐虽然不可能完全承载历史的厚重底蕴,但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它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使其了解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正如此前《人民日报》对古风音乐的评价:“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以渗透的方式活态传承

在古典与现代的对接当中,非遗戏曲等元素成为“五城记”系列歌曲的一大亮点。例如《花重锦官城》就融入了川剧,并由梅花奖得主王超老师演唱相关片段;《月照长安新》则与秦腔《打金枝》混搭,由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的齐爱云献唱;此次最新上线的《雪拥金陵岸》更是加入昆曲元素,展现出独特的人文风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汐音社创作团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到诸如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一种主动探索创新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到如今十几年的发展,非遗的保护传承依然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有专家称之为“后申遗时代”,并指出非遗保护并非是“临终关怀”,而是要活态传承。

“五城记”中的曲目多“混搭”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戏曲,许多业内的戏曲名家也积极参与配合,通过数字音乐的新形式、新载体,在保留戏曲原汁原味的同时,也拓宽了传播的渠道,为年轻听众打开一扇了解非遗戏曲之美的大门。这种“渗透”、“跨界”,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推动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此外,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曾指出,“在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时代,如何让观众深入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戏曲文化,如何实现戏曲的系统化传承是需要思考的新问题”。酷狗音乐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强化戏曲新媒体传播的深度,也开设了相关的“戏曲专区”,为专业票友以及需要进一步了解戏曲作品的网友提供“原汁原味”的数字戏曲。

音乐文旅让世界更加动听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具备了强大的渗透力与感染力,逐渐成为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标签或载体,“五城记”系列不仅与非遗跨界混搭,同时还起到了城市宣传的功用。例如《雪拥金陵岸》的歌词里就糅合了刘禹锡、李白、苏轼为南京创作过的经典诗篇,其中涉及到的众多旅游景点,更是让这首歌成为一份特殊的“旅游指南”。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五城记”系列其实也是一次文旅融合的实践创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过:“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看山看水看风景’阶段,开始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

《雪拥金陵岸》以戏曲元素作为亮点,贯穿城市的人文历史,开启了“音乐文旅”的新尝试,即以音乐融合传统文化,用文化带动地方旅游,在唤醒城市记忆的同时,也带动更多群众关注地方传统文化,因此《雪拥金陵岸》及“五城记”系列里的城市歌曲无异于是一张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名片”。

原文链接:

http://shangjie.lnd.com.cn/qiye/2019/08/21/288908.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