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顿河剧组”乘“肖洛霍夫号”来了

发布时间:2019-08-23 11:08:10 丨 来源:北京晚报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8月23日、25日,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8小时超长大戏《静静的顿河》,将在天桥剧场上演。昨天,该剧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带领着剧组全体演员来到菊隐剧场,同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教授以及热情的中国观众一起,进行了一场有关《静静的顿河》舞台创作的交流座谈会,透露了该剧台前幕后不少创作经历和趣闻。

24小时删减成8小时,全是精华

据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介绍,今年是“俄罗斯文学年”,因此俄航的一些飞机会以俄罗斯文学大家命名,而非常巧合的是,他们从俄罗斯来北京乘坐的飞机正好就是以《静静的顿河》作者命名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号”航班,这让整个剧组都觉得特别开心和幸运。

肖洛霍夫及《静静的顿河》在中国也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据俄罗斯文学专家刘文飞教授估算,截止到现在,《静静的顿河》在中国一共出了至少五种译本,总发行量超过200万册,这对于一本150万字的巨著来说,是非常可观的数字。刘文飞教授表示,《静静的顿河》的原著作者肖洛霍夫在中国曾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特别有名气和影响力。他接着分享了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被引入到中国的渊源:“肖洛霍夫二十几岁就写下了《静静的顿河》,而在他刚刚写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来,而且中国第一个注意到他创作的人是鲁迅,所以他是非常幸运的。当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俄国一个叫《十月》的杂志上连载,鲁迅看到了这个杂志,虽然他不懂俄文,但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就请了一个朋友把这个作品翻译成中文。鲁迅后来编了一本书,就把《静静的顿河》列到他这个书里面,所以中国真正的肖洛霍夫发现者实际上是鲁迅。”

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本人对《静静的顿河》也充满了感情,他说从小就在爷爷的家中看到这本厚厚的著作,充满了好奇,自己读过之后也非常喜欢。而且排演《静静的顿河》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和艰难,但对他来说“充满了享受”。而且这部大戏虽然长达8个小时,但最开始其实排演了24个小时,最终删减成了四幕8个小时,因此目前给大家看到的全都是最精华的部分。剧中人物关系虽然很复杂,但他相信观众都能看懂,因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戏,所以都能看得懂剧中人的命运和情感。

演员大多都是90后的“老演员”

这次来中国演出《静静的顿河》的剧团,是由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创建并担任艺术总监的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这个剧院有十年的历史,剧院中的所有演员,都是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在圣彼得堡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教授的学生,平均年龄不过28岁,所以这个剧院就像是一个大师班。

在这十年中,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培养了不少年轻演员,带领他们排演了不少经典作品。例如这次演出《静静的顿河》的演员,就基本上都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做一些片段性小品训练,表演功底非常扎实,五年级毕业时创作演出了三部毕业大戏:《静静的顿河》《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图兰朵》。这些学生毕业之后都留在了剧院里,继续跟随着他们的恩师导演排演一部又一部新戏。

很多中国观众都不知道,这些在舞台上演出8小时大戏的演员们,其实基本全都是80后、90后演员,最大的不过34岁,最小的才29岁。在《静静的顿河》中扮演男主角格里高利·梅列霍夫的青年演员安东·莫莫特和扮演他父亲潘杰列伊的德米特里·别良金等人,都是1990年出生的同班同学,但他们都已经演了6年《静静的顿河》了。2013年他们首次演出该剧的时候,就获得了业内极高肯定。他们曾经历过堪称“圣戏魔鬼训练班”的科兹洛夫表导演班一天15小时的超强度训练以及演出前连续26小时的戏剧联排。因此,以他们的充沛体力和专业程度,演出两场8小时的话剧游刃有余。

在这些年轻演员心目中,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作为他们的恩师和导演,是他们最尊重的人。昨晚的座谈活动上,一位中国观众提议男主角安东模仿一下导演,安东立刻惟妙惟肖地模仿起了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导演平时说话的样子,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剧组演员们还分享了很多《静静的顿河》多年演出中遇到的种种趣事,包括曾经有过道具军刀脱手,导致砸到对手戏演员甚至台下观众的惊险往事。这些年轻演员们既是同学,又是同事,他们在共同学习、排戏的过程中,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其中有一些人还在“激情澎湃的顿河”中产生了爱情,成为了眷属,更让剧院有着家的氛围。

这些演员表示,他们最开始排演《静静的顿河》时才十七八岁,对于原著中的时代和故事也觉得非常久远,所以他们在导演的带领下,一开始先尝试着去理解能够理解的东西,而不能理解的部分,随着排练和演出的过程渐渐理解。导演带领着他们跟真正的哥萨克民族交流,学习舞蹈和音乐,从中还学到很多生活方式。而且每一次演出,演员们都会发现新的东西,还在不断进步和成长。而最重要的是,“不管故事背景有多么复杂,时代有多么久远,我们关心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真正发生了,是不是真正人的故事?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是共通的,他们会爱、会恨、会生、会死,在今天都可以找到共同点。所以那个时代对于我们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自己。”(记者 王润

原文链接: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8/22/content_12177401.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