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文学

“站在道德的起点”——浅析歌曲《见义勇为之歌》

发布时间:2019-09-03 16:29:45 丨 来源:北国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歌曲《见义勇为之歌》

作者:蔡佳倩文

歌曲《见义勇为之歌》是著名词作家王磊、言己,著名作曲家刘东辉所作,歌曲参加了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全国“见义勇为”主题歌征集,荣获主题歌曲一等奖。

该作品属命题作品,要做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如若没有视角创新,作品很容易流于体裁格式化,题材老套化,语言僵硬化,感情泛滥化。对这样的题材,要想主旋律新、奇、巧,犹如苏轼说:成竹在胸,意在笔先。而《见义勇为之歌》正是意在笔先,从构思上,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道德为起点,向社会振臂呼喊“凡人善举,利国利民”。作者认为“见义勇为”除了从道德上来衡量外,其实也归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见义勇为之歌》主歌三段,副歌三段,曲式结构:前奏+ A1 A2+B1B2+间奏+A3+B2+B3,采用进行曲曲风。进行曲的气势在于雄劲、刚键、豪迈,旋律节奏有力,昂扬向上,具有鼓舞性、热情性、力量性、行动性、整体性,作曲家刘东辉采用进行曲体裁,很好地诠释了见义勇为主题,并利用合唱形式,激发社会参与,弘扬新时代风尚,凝聚社会力量,振兴民族精神。《见义勇为之歌》也是一首说理歌词,有引论,有本论,最后结论。歌词写作手法单一,自然工巧而不矫饰,段落层次分明,上下衔接自然,首尾呼应;语言直白而非苍白,文字口语话而非口水话,语意概括、简洁,态度鲜明,内容充实,文笔流畅,没有具象描写和抒情,没有华丽辞藻,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空洞说理,避免了老套教条的创作思路。体现了作者情绪构思,思想深度,以及意识形态。更是体现了两位文学深厚的词家联手笔力的厚重与精彩。

《见义勇为之歌》曲作者刘东辉(左一)

当布局定格后,作者情感与理性相互兼容,相互呼应,饱含着作者内心强烈的呼声:做人就要义字当先,做事就要勇往直前,见义勇为成风尚,这个社会才和善。歌词开门见山,做人就要义字当先,做事就要勇往直前,表达了作者自信的情感和豁达的观点。“义”也是整首作品的词眼。孔子最早提出“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孟子则进一步阐综了“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作者也认识到道德不在,国乃灭亡的因果关系。后面两句,见义勇为成风尚,这个社会才和善,这是作者对“义”的主观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我们能从中领悟到歌词里蕴含的正气能量,作者号召大家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做事落实在行动上,要有正义、有勇气、有善恶标准,希望“见义勇为”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见义勇为之歌》词作者王磊

尽管A1作者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但是作者觉得释“义”还不够透彻,还不够深入人心,缺少境界。于是,A2作者从情怀上,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育其心,动其心,正其心,净其心,美其心,是行为道德的根本。每位普通人的善义,平凡人生写大我,平凡人生有伟大。

一个义字坦荡心间,一个勇字挺直腰杆,见义勇为是本分,平凡之中见平凡。

主歌结构上a1a2,语境和心境属于并列段,这是作者的主张和观点。主歌A3,作者对A1A2,进行了有据有证的回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是舍身取义的勇猛。“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

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铸就伟大民族风范,见义勇为当英雄,中华儿女非等闲。副歌B1B2b3作者用感叹词+词眼的重复,紧扣主题,对“见义勇为”作了总结,强调社会发展“见义勇为”的必要性、必需性,必定性。

原文链接:

http://zixun.lnd.com.cn/dongtai/20190903/11978.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