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故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9-05 17:22:23 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丨 责任编辑:杨海乾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邬大为在国图讲座现场。国图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5日电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背后的故事:灵感来自-40℃的北疆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

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说起这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相信不少人都会唱出声来。但你知道这首经典老歌背后的故事吗?

日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邬大为现身国图艺术中心,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经历。

灵感来自大雪纷飞的北疆

和记者的想象不同,这首歌的歌词灵感并非来源于“桃花盛开的地方”,而是来自大雪纷飞的北疆。

上世纪70年代,邬大为边疆慰问。当时正值寒冷的冬季,当地夜间气温达到-40℃。

“-40℃什么概念?一杯开水拿到外面,一分钟没有热气了,再过一分钟全凉透了,五分钟以后把杯子扣过来就成了一个冰坨。”

就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战士们夜里还要到雪地里执行任务。

邬大为说:“我们早上看到战士们回来,远远一看都是‘白胡子老爷爷’。因为执行任务时,战士们呵出来的气从口罩钻出来,再到脸上、眉毛上,很快就结成了霜,然后就冻成了冰溜子。”

战士们回来一摘口罩,脸上的冰碴就簌簌地掉下来。

邬大为问战士们,最冷最苦的时候都想些什么呢?一个小战士回答:“我看到周围都是雪花,想起我家乡。这也正是家乡桃花盛开的季节。想到这我就不感觉冷了。”

“我当时感觉战士太可爱了。身在雪花之中,想到了桃花;身在边疆,想的是家乡。”

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创作手稿。国图供图国家图书馆张鹏摄

写文章就是写意境

战士们在严寒中执行任务的场景给邬大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讲起这一幕,86岁的邬大为仍然显得很激动。他说,那样的情景是“没有到现场都想象不到的”。

但写歌词时,邬大为并没有直接描写北疆的严寒与战士们的辛苦,转而写“桃花盛开的地方”。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的教导。

邬大为的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小学时候,他很关心我的学习,他说写文章就是写意境。可我当时哪懂什么叫意境。”

父亲给他讲了个故事。

“有老师出题目让学生们画出来,题目是踏花归来马蹄香。有人画了花瓣粘在马蹄上,老师都不满意。花香是看不见的,但花香是能闻到的。谁能闻到?蜜蜂能闻到、胡蝶能闻到。有人在画里画了蝴蝶围着马蹄在转。为什么转呢?因为马踏了花,就引来了蝴蝶。”

邬大为记得,父亲当时告诉他“这就叫写意”。

资料图:2017年,邬大为展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创作手稿。 林波摄

写歌要入情入景

多年以后,邬大为将父亲的这一席话用在了创作歌词上。

那名驻守边疆小战士想象中的桃花,最终成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的源头。整首歌虽然都在描写“桃花盛开”的故乡,但战士保卫家乡的心情却并未减少。

1980年,邬大为与老搭档魏宝贵合作写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作曲家铁源谱曲。

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铁源先是用通俗曲调写了一稿,虽然符合当年的时尚,但感到少了一种当代中国军人的独特情韵。于是铁源又下部队体验生活,到东北民间采风,终于写成了一曲富有民族特色的乐谱。

在经歌唱家董振厚首唱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很快为人们所传唱,此后又几次登上春晚舞台。

邬大为感慨,写歌要入情入景。“创作者不能无动于衷,写的东西也要是人们心中所想的,只有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瞄准心灵的共振点,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记者宋宇晟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9-05/8948329.s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