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后,以特务哥哥“郑朝山”和公安弟弟“郑朝阳”为代表的人民公安与国民党残余斗争历史的主旋律反特刑侦剧《光荣时代》播出过半,情节与表演都渐入佳境,并让人产生追剧之感。
《光荣时代》在剧情安排上以轻松为主,画面色彩也以暖色调为主,让观众有了“合家欢电视剧”的选择。一方面,保警总队哗变、电车厂被烧、西郊电厂被炸……案件一出接一出,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一方面,复杂的案情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细致的调查,总会“柳暗花明”。观众难免会产生“断案要技术、要逻辑、要仔细”的思考,也在这种阳光的心态中体会到公安干警的不易。在剧情推进中,不时出现许多欢乐场面,很好地舒缓了观剧情绪。
在剧情冲突的安排上,《光荣时代》安排了几组观众一目了然的戏剧冲突:公安弟弟“郑朝阳”和特务哥哥“郑朝山”的矛盾,特务老公“郑朝山”和特务老婆“尚春芝”的矛盾,“宗向方”纠结于继续当特务还是脱身的矛盾……这些矛盾令人惊奇,又在情理之中。
角色的设定、演员的表演也显得很是接地气。在剧情中,主要任务都有一种亲切的“不完美”,而大部分演员在表演中摆脱了较为夸张的话剧范儿,当然更远离了令人无语的面瘫派。这种角色设定上的“不完美”,在遇到演员的贴合表演后,就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特点的人物,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敬畏感。
扮演“郑朝阳”的张译很好地扮演了一个“坚守革命信仰、珍惜兄弟情感”的公安角色。这样的角色设定很容易被演成“伟光正”人物,但张译用生动的面部表情、贴切的身体动作,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身边的邻居。他并不完美,但他特点鲜明,比如信仰坚定,比如尽忠职守,比如善于寻求人民智慧。他看上去就是个身边的同事、朋友,没有“金手指”般的特殊技能,只是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个人的认真性格中逐渐锻炼出较强的工作能力。
不得不提的是扮演“多门”的高亮。这个警察世家的后代有着小人物固有的生存智慧,拥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和市井信息,也有着冲冠一怒的情绪,会为了兄弟、同事陷入危险而不顾安危投入战斗……在高亮的演绎下,这个“旧警察”活灵活现展示在观众面前。高亮举重若轻的表演为《光荣时代》增添了许多可看性。无论张译,还是高亮,或者是大杂院的邻居,潜伏着的特务,在角色设定上都各有特色,而表演上大多能够让人有亲切之感。也正是张译、高亮这些演员的出色演技,《光荣时代》有了“老戏骨担纲”的说法。
《光荣时代》探索出了一条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亲民化道路。无论是角色设定,还是演员表演,不再是“伟光正、高大上”,而是用观众的语言讲述主创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播知识、宣扬正能量,也能更好地培养观众审美、夯实价值观根基。(简言之)
原文链接:
http://news.cctv.com/2019/10/28/ARTIHvfL8zW6mIompQ5oSkWi1910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