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故事

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老区和特区的精神协奏

发布时间:2020-01-07 10:40:06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剧照王振文摄

温秋圆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两名热血青年在深南大道唱起家乡的歌,他们怀抱着“来自老区的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能丢”的信念离开祖辈生活的黄土地,来到了车水马龙的深圳打拼。

前不久,首届深圳市青年戏剧月期间,由一级作家秦锦屏编剧、金道鑫鑫导演的原创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在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上演,这些在舞台上追梦的普通人形象,随着剧情打进,一步步走进了深圳观众的心。演员投入、本色的演绎,幽默又走心的台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改革开放大潮中,几个陕北青年勇闯深圳,在大时代的起伏浪潮中的命运沉伏。深圳给了他们机会,这些小人物也用行动和梦想扮靓了这座崭新的城市。《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告诉每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活成想要的模样。这是一部以文化视角观照心灵、观照城市的话剧,是多元文化在深圳碰撞交融的交响曲。剧本构思精巧,以编年的形式推进,既有大事件,又有微聚焦。秦锦屏总结:“‘一诺千金’‘勇于追梦’‘文化碰撞’‘文化自信’是这部剧最想表达的主题。”

剧中“红”“黄”“蓝”3种颜色代表3个文化视角:红色表征陕西延安的革命文化,也是老区的传承精神;黄色代表传统文化;蓝色则象征深圳的开拓精神。“陕北老区的奋斗精神和深圳新特区的创业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该剧精神内核饱满,以文化追求为终极目标表现主题,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上海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秦晔说。

作为书写改革开放40年人与城的双重蝶变、表现“老区看特区,特区看老区”题材的演出,《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呈现了大量陕北和深圳文化元素,观众可从剧中看见红军、秧歌、腰鼓等熟悉的陕北元素,也可看到当年的土地承包责任书、深圳南头关、边防证等极具年代感的老深圳元素。

“这部剧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被打倒一百次,就一百零一次站起来’的深圳精神。”演出结束,观众梦晴不禁红了眼眶。

“这部剧走心、接地气。一部作品好不好,编剧、演员和导演说了都不算,只有观众的掌声才是最好的答案。”四川民族歌舞团团长、藏族音乐家兰卡布尺说,希望这部有情怀的剧走得更远。

最让人回味的,也是这部剧的着力点在于,如何结合个性化的表达,使舞台上的角色可以触摸、亲近,走进观众内心。大鹏粥铺老板娘周姨的扮演者玉娇来自陕西,参演过程让她感受到了南方人做生意的积极和热情,体会到深圳的发展之快、效率之高。面对语言挑战关,她苦下功夫,力求说得原汁原味。古董商饰演者郑旭拿到剧本后就开始琢磨角色,如何理解自己扮演的“怪食客”的执着,导演金道鑫鑫的一句“这部剧最重要的是表现承诺”让他明白剧中人物的品性是履行承诺、坚持到底。

舞台上的一对小夫妻成功演绎了城市里的温情、务实。梁超饰演的肥仔为人憨厚、忠勇,透过他,观众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可爱。刘乙蒙饰演的小丫是一个善良的打工妹,勤勤恳恳工作,再苦再累不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众普遍认为,该剧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老区和特区的历史巨变。这些人物共性中有个性,又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着基本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话剧要表现真实的生活,以小人物体现大情怀,这部剧做到了。剧中所彰显的对初心和梦想的不懈追寻,恰恰是‘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最好诠释,也是深圳人的精神缩影,令人赞叹和动容。”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文芳评价。

原文链接:

http://epaper.ccdy.cn/html/2020-01/07/content_278525.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