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传统艺术如何为现代都市塑像

发布时间:2020-01-08 10:30:29 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京剧《生活秀》剧照武汉京剧院供图

京剧《水上灯》剧照武汉京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刘淼

历时一个月,辗转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湖北武汉京剧院“汉口女人三部曲”巡演的脚步于2019年底暂时停歇。此次巡演,演员走进北京清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同师生交流,让年轻人认识了京剧艺术,也了解了武汉的城市风情。更重要的是,武汉京剧院关于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现代京剧的探索,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现代戏是反映现实生活最直接、最逼真的舞台艺术。”尽管专家学者对此已有共识,但实践起来绝非易事。戏剧学家张庚早有担忧:“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如何表现新时代的生活和人物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课题。”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也曾说过:“京剧艺术不能死抱着一棵树,啃完树叶再啃树皮,应当是放步园林,择木而取。”另一方面,很多京剧人也明白,京剧之所以最害怕表现当下生活,是因为传统程式在现代戏中几乎派不上用场,而程式又是维系京剧的根本,没有程式甚至就不能称其为京剧。

尽管如此,京剧人并没有放弃尝试。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微带领剧院在2004年创作了《三寸金莲》、2006年根据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作品改编出了《贵妇还乡》。自2008年以来,剧院接连创作推出了“汉口女人三部曲”——《生活秀》《水上灯》《美丽人生》。2018年推出了致敬创业人的《光之谷》。这其中最有地域特色,也最为成熟的莫过于“汉口女人三部曲”。

“汉口女人三部曲”分别改编自武汉女作家池莉的同名小说《生活秀》与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和《万箭穿心》。剧作通过讲述3位女性——改革开放初期汉口吉庆街餐饮一条街上的来双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汉剧女艺人杨水滴、新世纪汉口汉正街“女扁担”李美丽顽强坚韧的人生故事,书写当代都市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写汉口女人、讲汉口故事。“汉口女人三部曲”在题材选择上紧紧围绕武汉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着力于对女性形象,特别是底层女性形象的塑造。剧中不仅有武汉的黄鹤楼、汉正街等文化标志,也有竹床阵、鸭脖子、汉剧等武汉独有的文化元素,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不同时期、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3位女性形象生动浓缩了中国女性的诸多特质与品质,秀出了人物风采,也秀出了时代风流。

作为现代题材,“汉口女人三部曲”在艺术上大胆探索京剧现代戏表现方式的更多可能及美学路径。《生活秀》在唱段中把黄梅戏、流行歌曲的音调同京剧唱腔旋律相结合,风格唯美;《水上灯》不仅让京剧与汉剧同台演唱,还借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美丽人生》大胆应用音乐剧元素,运用歌队来创新戏曲舞台的戏剧结构。

“三部曲中创作最晚的是2015年的《美丽人生》,最早的是《生活秀》,创作于2008年。那时候京剧舞台上的现当代题材剧目并不多,我们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刘子微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创作表现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创新表演形式主要是为了吸引年轻人。此次在三部作品中担纲主演的还有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自2008年以来,他一直参与三部曲的演出。他表示:“戏曲的创新难免引来各种议论。经过主创团队的努力,这三部剧目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希望能带给观众新的体验。”

“武汉京剧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汉口女人三部曲’为汉派京剧注入了当代内涵,彰显了时代精神,也丰富了京剧舞台的表现手段。”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对三部曲给予肯定。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员、戏剧评论家马也表示,“汉口女人三部曲”用系列剧目和3个女人来表现一个大都市的现代生活,为一座城市造像、立传,使武汉这座城市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原文链接:

http://epaper.ccdy.cn/html/2020-01/08/content_278641.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