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回望1840年 历史剧《林则徐》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01-09 11:28:37 丨 来源:人民日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近日,由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话剧《林则徐》成功首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家国情怀有着深远影响,林则徐则是这段历史的标志性人物,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抵御外侮的气概和开放的眼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话剧站在当今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回望1840年,有着深入民族情感的强烈感召力,提振砥砺奋进的昂扬意志,极具现实意义。

林则徐及其事迹是经典题材,被演绎过多次,这版《林则徐》如何出新?剧作着重表现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人生境遇和思想变化,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气概,但更强调“开眼看世界”的世纪觉醒。

剧中铺设了两条线,一虚一实,一明一暗,并行发展。明线表现虎门销烟的前因后果,着墨于角色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成戏剧节奏和戏剧张力;暗线则表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先见之明,着墨于人物的思想力,成为剧中亮点。当他踏上西行路途,这条暗线随着王鼎死讯激起的悲情,由虚转实,并在结尾形成全剧的高潮。由虚线发展为高潮本身就很具新意,新视角全面揭示了林则徐的丰功伟绩和精神价值。

在艺术风格上,该剧在舞美设计、舞台呈现和演员表演等方面均采用写意表达。主场景由一个倾斜坡面构成,在舞台上勾画出黄河和长江,将虎门销烟的一隅置于神州大地的宏阔意象中,高屋建瓴地揭示出鸦片战争的历史维度。舞美设计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提供了立体纵深感,让演员走位具备高低错落的层次,也让时空交叠的叙事更流畅。浮雕语汇最能体现导演构思,也最值得称道。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是“虎门销烟”,剧中的浮雕语汇就是由此获得灵感。在灯光作用下,倾斜坡面将演员的身形化作一尊尊动态雕塑,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有力,也颇具历史意味;“虎门销烟”浮雕的肢体动作被直接转化为舞蹈,演员以浮雕的姿势起舞。尤其是全剧结尾处充满气势的群舞,表现出觉醒民众群像的精神特质。配乐曲风富有东方意蕴,始终烘托和带动着演员的表达。唯美大气的舞台呈现,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享受。

《林则徐》剧本由北京人艺编剧郭启宏执笔,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王筱頔担任导演,作曲家赵季平、舞蹈家黄豆豆为剧作编曲、编舞,同时汇聚了舞美设计季乔、灯光设计邢辛、服装造型设计陈同勋、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等业内优秀主创。演员班底则启用濮存昕、徐帆、洪涛、郭达、关栋天等实力派演员。主题表达清晰,演员感情充沛,很有感染力,令人情为之动,意为之思。

杨道全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20/01-09/9054836.s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