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九儿》在《舞蹈风暴》中获得好评。 (资料照片)
荧屏上,辽宁芭蕾舞团首席敖定雯、王占峰的《九儿》绝美,上海歌舞团首席朱洁静的《暮光之城》魅惑,独立舞者胡沈员的《遇见》震撼……近期播出的《舞者》《舞蹈风暴》《这!就是街舞》等舞蹈综艺节目接连“破圈”而出——《舞者》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舞蹈风暴》豆瓣评分9.2,超高的热度将优秀的舞者和精湛的佳作推到了亿万观众的眼前。
有资深舞迷观众形容这几档节目,“全方位描绘出中国舞蹈生态的完整光谱”。著名舞评家欧建平认为,专业研究、艺术创作与大众欣赏始终存在着语境差异,传播者“吃透”“嚼烂”专业知识,结合全媒体方式把台前幕后的精彩娓娓道来,才推动了舞蹈艺术真正“破圈”,打造出引领观众深度浸入纯舞蹈提供的“审美场”。
“舞动人生”令艺术与生活辉映,营造出更开放的表达空间
一道镜墙将舞台切割成两个世界,舞者必须全力以赴“破镜”蜕变,才能得到观众的肯定,这是《舞者》为“爱舞者”特制的“镜门”空间;一束追光捕捉舞者宛若蛟龙的身姿,360度时空凝结技术定格“爆燃”瞬间,那是《舞蹈风暴》赋予顶尖舞者最华彩的“风暴时刻”。两档风格迥异的舞蹈类综艺节目殊途同归,还原出舞者的本真,放大了舞者的自身魅力。
舞台上是舞蹈表演的直观表达,幕后故事、情感则是舞蹈内涵的延伸。在《舞蹈风暴》里,一支缠绵悱恻的芭蕾作品《九儿》令观众认识了辽宁芭蕾舞团首席敖定雯、王占峰。红衫飞舞中,翩若惊鸿的绝美身姿引领人们再回生命昂扬的高密乡土;举手投足、眼波流转间,满腔激情倾泻而出。通过电视镜头,观众窥见了台下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挑战高难度动作时遭遇无数次失败,敖定雯几度落泪,跌倒受伤,归零重启,蜕变成长。类似的故事在《舞者》《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等节目中不断上演,点点星光汇聚成当下舞蹈生态的光谱。
全场肃静,追光落下,音乐响起,舞步翩跹。近期热播综艺《舞者》借一道“镜门”连接起舞蹈房与舞台,以生活化视角挖掘舞者故事,用生动而精彩的舞蹈呈现中国青年坚持梦想的赤诚。艺术体操冠军王闻文因腰伤退役,转行做舞者后依旧执着追梦;失聪舞者安迪和王先贺用心感受音乐节奏,依靠千锤百炼使每个动作都精准卡点……《舞者》台前幕后展现出舞蹈圈“众生相”,“以热爱为舞”是他们的共同标签。《舞者》总导演戈攻认为,表演被架构在不同舞者的背景故事上,便拥有了不同的使命与价值,最终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每一个舞者都是人生故事的主人公,是闪耀着人物弧光的角色,而不是舞台上一个单纯美丽的符号。”
如果说舞蹈是“脚步的诗歌”,那么电视综艺则用饱满的镜头语言将之丰润成为时代的篇章。观众既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舞蹈作品,又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唤起情感的共鸣。艺术与生活辉映,营造出更开放的节目表达空间,激发着艺术蕴含的人文力量,点燃了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认为:“综艺形态由此有了创新,镜头和舞台的延伸十分有张力,这种超越是非常健康和引人向上的,真正地让电视节目成为艺术而非只是娱乐。”
打破舞蹈界固有生态,以独特魅力进入互联网传播领域
《舞者》屡创收视佳绩,《这!就是街舞》第三季即将开播,《舞蹈风暴》第二季开启全球招募……舞蹈类综艺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孕育着巨大商机的舞蹈演出市场。近两年,舞剧市场增幅大、增速快,《永不消逝的电波》《杜甫》《醒·狮》等原创新舞剧一票难求;《孔子》《一把酸枣》《粉墨春秋》等优秀民族舞剧持续在国内外市场上演,受到好评。
与此同时,热门舞剧中的专业演员也频频涉足综艺舞台。《永不消逝的电波》主演朱洁静连续两年登上《这!就是街舞》的舞台,以惊艳的《法老与蛇》《暮光之城》吸粉无数,目前拥有微博粉丝88.7万;《杜甫》主演郝若琦在《舞蹈风暴》中一路过关斩将,《门里门外》《惑心》等作品让观众耳目一新。不同于20年前的《舞蹈世界》、13年前的《舞林大会》,新近播出的几档舞蹈类综艺节目不仅引入多位明星舞者,还积极探索舞蹈常识普及,引领国风国潮,让综艺实现了电影化升级。从明星式的舞蹈展现到“星素结合”,小众专业化、垂直细分领域的创作正在填补电视综艺市场的空白。传统与新型媒介手段杂糅,打破了舞蹈界固有生态,使之以独特魅力进入传播领域,形成热点话题。
有专家指出,虽然舞蹈类综艺“风光独好”,但国内舞蹈艺术尚未完成大众化的审美普及。舞蹈的艺术语汇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才能欣赏理解,“看不懂”造成了大众和舞蹈艺术的隔阂。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相比话剧、音乐剧等艺术门类而言,目前舞蹈在演出市场所占的份额较小。部分地区尚处在“民间只识杨丽萍,满城尽看《天鹅湖》”的境况。尽管“4K+5G”直播、抖音短视频等“云演出”逐渐成为舞蹈生态圈的新常态,舞蹈类综艺节目也努力把专业演出推向大众视野,但仍有许多优秀原创作品和青年演员“藏在深闺人不知”。“舞蹈普及最艰难的第一步是如何把潜在观众‘卷入’艺术殿堂。”欧建平指出,“在传统模式下,场地、时长、票价等客观因素限制了大众切入艺术场域的视界。如今,高雅艺术通过‘云演出’等新型传播手段向普通民众敞开了怀抱,文艺工作者更要下功夫、施巧手,将‘免费午餐’烹煮得五味调和、滋味诱人。”
相较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影视产业,身处改制深水区的舞蹈行业商业化还在孵化中。在舞蹈演出产业链上,创作生产、传播推广与市场经营环环相扣。如果没有市场的良性反哺,创作、表演人才可能出现断层,整个行业就会显现慢慢萎缩的迹象。而综艺节目也应把握“吸睛效应”的尺度与分寸,如果专业舞蹈过度“娱乐化”,可能使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产生方位偏移,甚至出现一些青年舞蹈演员因综艺“一舞成名”后,被奔涌而来的流量裹挟着离开专业舞台,一头扎进女团选秀出道的现象。专家提醒,舞蹈传播业一头搭着“阳春白雪”的艺术创作,另一头牵动嗷嗷待哺的演出市场,如何连通两端,拉近观众与舞蹈艺术的距离,使舞蹈的传播拥有更加广泛的空间,值得从业者深思。
原文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07/08/c_1126209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