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济南斫琴师千雕万琢传承千年古音

发布时间:2020-07-10 15:44:22 丨 来源:央广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在位于山东济南百花洲的一座传统四合院民居里,时常传出苍茫淳朴的瑟瑟琴音,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老济南相得益彰。7月9日,记者走进这座四合院民居时,斫琴师王国强穿一身匠人服装,正手持刨子,刨制古琴木胎。他沿用的是唐代流传至今的古法斫琴,制作一床琴,要耗时一至两年。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古时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爱不释手的乐器。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制作古琴的技艺则被雅称为“斫琴”。

王国强介绍说,受家学渊源影响,他自小便开始接触木工,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辗转于各行业的他最终选择辞职,成为一名斫琴师。

“斫琴的工序大大小小有百余道,选坯、制坯、掏腹腔、灰胎、做底板....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王国强告诉记者,以最初的选料来说,所选的琴体材料以老宅子的梁木为主,往往有上百年的历史,琴身用料以梧桐或杉木为佳,底板则多为梓木,一床古琴的斫制周期短则一年半,长则三四年。

“现代批量制琴中的合琴环节,使用的是普通化学胶水,两三个小时后便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而古法斫琴所用的合琴材料,是用原始的鹿角霜和野生生漆作为黏合材料,干燥时间需要两三个月,鹿角霜天然的蜂窝结构也可以使古琴的音色更通透。”王国强介绍说,古法斫琴之所以耗时久,就是因为其过程的质朴与原始,以达到成琴后稳定不易开裂,琴面温润古朴,琴音稳定通透。

王国强说,一个优秀的斫琴师不光要精通木艺、美术等技艺,还要通晓音律,如今,斫琴、弹琴是平时不用智能手机的他最大的乐趣。当日在工作室内,王国强现场演绎了《阳关三叠》《关山月》等诸城派古琴曲目,同样的音符随着不同的弹拨方式演绎出了或哀婉、或抒情、或欢快等不同情绪。

从上世纪的人数寥寥无几,到如今百万人学习古琴,作为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王国强也会趁工作闲暇时,寻觅知音、以琴会友。王国强表示,近几年,随着古琴的爱好者增多,很多人都专程来到他的工作室了解并定制古琴,这也让他对古琴的发展看到了希望。(郝学娟)

原文链接:

http://ent.cnr.cn/zx/20200710/t20200710_525162451.s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