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戏曲艺术走出去,可以很自信

发布时间:2020-12-17 09:42:02 丨 来源:光明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名家讲述】

讲述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

怎样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心相通”?多年的戏曲文化推广经历让我意识到: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如果在其他文明面前自惭形秽,绝对无法迈开对外交流的脚步。

我国优秀戏曲作品成功走出去的例子不胜枚举。20世纪初,梅兰芳先生就凭借精湛的表演,自豪地走进美国、日本等地,赢得了广泛赞誉。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际形势较为严峻的时期,我国政府组织了以京剧为主的中国艺术团,到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等几十个尚未和我们建交的国家进行文艺交流,有力推动了建交热潮,增进了人民友谊。

推动文化交流是有技巧的。国家京剧院前些年与日本的稳定合作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当时,国家京剧院要赴日进行文化交流。带着什么作品去展示,才能让当地人民喜闻乐见,从而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曾经,由于很多京剧作品题材趋同,让外国人产生了片面印象:京剧里不是展示人物,就是表演功夫。我想,为国外观众创作剧本绝不能落入窠臼,只杂糅一些浅显的元素。通过与日本方面进行交流,我得知日本民众对中国的经典文艺并非一无所知,相反,很多人对三国历史、民间典故等非常熟悉,也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何不编排他们熟悉的剧目呢?

于是,我们为日本观众“量身定制”,创作了《鞠躬尽瘁诸葛亮》《四海之内皆兄弟》《凤还巢》等作品,获得了热烈反响。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既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信,又对他国观众的喜好有尊重。

还有一个技巧是:对外文化交流中,必须选择保留性的经典剧目、优秀演员表演的精品剧目。从民国时期的梅兰芳、程砚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李少春、杜近芳,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赵燕侠、梅葆玖和近些年的李胜素、于魁智,每场在海外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京剧演出,无一不是这些优秀演员、经典剧目和精彩表演的集合体。在对外交流中,我们不应有媚俗或迎合的心态,要对我们认为好的艺术抱有信心。

本版内容结合中央文史研究馆举办的双月文化座谈会采写整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陈慧娟、李丹阳、李晓、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07版)

原文链接:

https://news.gmw.cn/2020-12/17/content_34470050.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