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摸古老的吊桶架,远去的日子还在吊桶里摇晃。一口古井说不完祖辈的成长,龙的故事讲出小城大梦想。”诗意的歌词,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叫作龙井的地方。
坐落在帽儿山下的龙井市,隶属于我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座百年小城,古老而秀气,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和延边文化教育的摇篮,龙井市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朝鲜族传统的文化、艺术、饮食、服饰等民族特色。2019年4月,龙井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脱贫摘帽。由周延辉作词、李河秀作曲的歌曲 《一口龙井一座城》,讲述了小城的历史由来、文化发展和城市变迁,充分体现出脱贫攻坚工作在这里扎实开展后,小城焕发的新容颜。
一口古井、青石围砌,婀娜的百年垂柳旁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吊桶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一旁的摇把摇动着起伏的岁月。跟随省文联来到龙井采风,周延辉亲手抚摸着沧桑的古井,了解到龙井的命名由来,对比如今的幸福生活,思古想今,她想用动人的音符和温暖的文字,把龙井市的美丽描绘出来,传唱出去。
“我的思绪一直停留在那口古井旁,徘徊再徘徊。眼前那口古井,沧桑又厚重。不见汲水的人们,唯有那承载着人们生活用水的木桶架和摇把,仿佛在向我述说着小城的每一天。袅袅的炊烟伴着吱吱呀呀,鸣奏着生活的交响。”一聊到创作灵感,周延辉就开启了话匣子……
为了引人入胜,歌词中处处体现着创作者的巧思。“摸一摸古老的吊桶架,远去的日子还在吊桶里摇晃。”通过触觉,带入式地引起人们对往日艰辛的怀想。“一口古井说不完祖辈的成长,龙的故事讲出小城大梦想。”则是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将小城脱贫攻坚成果艺术地展现出来。
“龙井”过去是一口井,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今,家家安装了自来水,通过扶贫,小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合村、石门村、明东村,周延辉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如画的村庄。为此,她在歌词中生动地写道:“阳光暖暖照在井台上,美丽的传说依旧在后代留芳。小城已经变成我想要的模样,崭新的大路连着四面八方。”
“一首好词要由好曲来奏响!”李河秀拿到歌词后非常喜欢,也很激动,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谱曲。在谈到作曲创作指导思想时,李河秀分享给记者三大要素:一是旋律优美;二是雅俗共赏;三是要风格独特,凸显时代气息。曲风上,李河秀将朝鲜族风格与汉族风格相结合,副歌部分融入了朝鲜族音乐代表《阿里郎》的旋律,借此抒发边疆人民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因为谱曲是一气呵成的,副歌部分也基本没做任何改动,所以旋律十分流畅,优雅而细腻。
美丽乡村、干净人家,如今生机焕发的龙井,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采风中,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着词曲作者。“能用文艺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希望歌声的翅膀,能够带动龙井这座小城飞得更高更远。”周延辉说。
看到驻村干部为百姓做的实事,那份艰辛和付出令李河秀十分动容。“我愿意在今后的创作中多多关注和体现他们,歌颂和传唱他们的坚韧不拔、无悔奉献。通过这次创作,我也更加确信,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更加新颖和美好的音乐作品。”
原文链接:
http://culture.workercn.cn/34059/202101/12/2101121112281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