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乐团 《国乐中的诗书画》系列音乐会《空山》演出照。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古风自然》《雅韵天成》《乐和天下》《和合相谐》……新春佳节将至,上海民族乐团为乐迷准备了线上演出“大餐”。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登录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乐团官方账号发布“艺起前行·听国乐过大年”限时点映内容,集中呈现海派民乐精华片段,并邀请龚一等名家进行艺术导赏,展现当代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
“以往大家在剧场里一气呵成地欣赏整场音乐会,这次我们请音乐家以深入浅出的导赏内容,在云端分享曲目台前幕后的点滴故事。”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而互联网时代,传统文艺院团如何拓宽视野、“打开脑洞”吸引更多受众、培养属于未来的听众,也已成为摆在民族音乐创作者和演奏家们面前的共同课题。
打开民乐的线上新鲜玩法,与年轻听众形成良性互动
如今,很多民乐演奏家已不满足于在剧场、音乐厅里为现场听众表演,而是来到社交媒体发布新鲜作品、“解锁”线上新玩法,让民乐以更可亲的方式走向年轻人。不少人想到唢呐,就会觉得很“土”。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试图拓宽人们对这件古老乐器的印象。春节期间,他将在B站上带来唢呐与电声《凤舞》、民族管弦乐《丝路》、管乐与电音《超越》导赏与片段展演,为大家展现民乐本就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多元创新可能性。这一次试水的底气,来自于近期大获成功的民乐破圈经历——
两个月前,胡晨韵和有“人间唢呐”之称的李佳琦跨界合作了一段表演,获得百万+的点击量。去年春天,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推出“B站宅现场”音乐场2.0,为线上数万观众奉献了两场“乐无穷”品牌演出:其中一场是“当唢呐吹出中国电音——《丝路狂飙》专场音乐会”,收获在线观演50000+的高人气与优质口碑。“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我缺的是唢呐吗?我缺的是肺”等弹幕道出人们对民乐的赞赏。这些都是曾经“高冷”的民乐从线下来到线上,与无数年轻观众形成良性互动的证明。
不仅仅是在B站上,传统民乐如今正在大众潮流下努力破圈,获得越来越多受众的认可和喜爱。去年热播的综艺《明日之子乐团季》中,一位青年选手用唢呐吹奏海外大热电音单曲《The Spectre》,有年轻的家长看了这段表演后,萌生让孩子去学唢呐的想法,“没想到唢呐也可以这么潮”。去年,电台经典947策划了贝多芬250岁诞辰纪念活动,直播中一段用唢呐吹奏的爵士版《欢乐颂》,同样赢得很多网友的留言点赞。
不能止步于热度和流量,要提升原创民乐作品的质量
记者在B站上发现,民乐在音乐区流量巨大,但其中90%都是翻奏国内外流行歌曲、游戏音乐、影视音乐等。属于中国的最新原创民乐作品在哪里?它们如何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上海的民乐创作者和演奏者也在积极思考着,热度和流量之外,要如何不断打磨提升原创作品的质量。
“几十年前,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先生吹奏的一曲《百鸟朝凤》,让无数人惊叹唢呐竟能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如今时代在发展,要让更多人爱上民族乐器、为中国民乐赢得更多海内外听众,同样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年,利用疫情下的宅家时间,胡晨韵和上海本土新生代流行音乐制作人贺雨佳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结合民乐与电音的跨界音乐作品。其中,流行金曲《let it go》以电音编曲,狂野而充满律动的唢呐穿插其中,“年轻人听了想要跳舞”。
即将在大年初三首播的新作《Morocco》,则由中国、意大利、美国的音乐人以跨国“云合作”的方式完成。这首结合北非音乐与电子舞曲风格的作品用到亚美尼亚传统管乐都都克,由国际知名歌手碧昂丝的混音师操刀制作,严格按照国际流行音乐制作流程进行打磨,并将在美国Apple Music、欧洲Spotify、非洲SeneWeb等几十个全球在线平台播放。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传统乐器,中国、上海的音乐人正在海纳百川,尝试对世界多地的民族音乐进行打破常规的创新。
记者姜方
原文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1-02/10/c_1127082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