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访谈

二度上春晚,朱洁静还在思考什么?

发布时间:2021-02-22 16:18:06 丨 来源:中工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爆款”舞蹈《晨光曲》《朱鹮》二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亿万海内外观众因为这两个美轮美奂的5分30秒记住了她——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有人形容她的舞蹈像羽毛,轻盈得仿佛没有重量;她却说,“排演要深深扎到泥土里,才能吸收舞台艺术最充足的养分。”有人夸赞她“仙气十足”,是“天生的舞者”;她却说,“舞蹈是遗憾的艺术,我们永远都在为了接近完美而拼尽全力。”

   我期待奔跑着去观察、感受这个世界,汲取更多真实生活的力量,年龄和历练往往会赋予舞者一些在练功房雕刻不出的体悟

   今年36岁的朱洁静,经历过挫败打击,遭遇过伤病侵袭,也曾经暂别过舞台。如今,舞蹈是她最普通的日常,“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生活的每一刻”;又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因为她说:“我的人生计划中,只有‘下一支舞’。”从《根之雕》《野斑马》《霸王别姬》,到《天边的红云》《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位身高1米72只有90斤消瘦而倔强的女子,用一部部优秀作品,一步步坚实地走向舞蹈殿堂的至高处,舞进了全国甚至海内外观众的心坎里。

   根扎在寂静泥土中,永不停歇地寻找艺术的位置

   六岁起,朱洁静便在少年宫业余兴趣班习舞;直到九岁的某一天,小女孩被一张上海市舞蹈学校的招生简章深深吸引。1995年,朱洁静与十几个嘉兴姑娘们一起,坐上了驶向上海的绿皮火车。“踏上艺术道路之初,只是单纯地认为,世上最美的事就是跳舞。”她说,自己小时候穿上漂亮裙子,偷擦妈妈的口红,都不由自主地会手舞足蹈。

   尽管上海市舞蹈学校的选材标准极其严苛,但朱洁静仍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孩子中脱颖而出。名字高挂红榜的兴奋还没过去,舞校的枯燥生活已经真实地摆在面前——天还蒙蒙亮就得去操场跑步,每天扶着把杆练功,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最初三年,朱洁静几乎没穿过漂亮裙子,甚至没有机会跳舞,只是日复一日地被老师押着练压腿、抻筋的基本功。有的同学选择了放弃,班里30多个孩子陆续离开;如今,同班同学里只剩她和王佳俊还活跃在舞台上。“爸妈也无数次心疼我、劝我回去,可是我倔,硬是撑下来了。”正是这股执拗坚定的劲儿,伴随着朱洁静闯出属于自己的舞蹈之路。

   2000年“桃李杯”舞蹈比赛,是朱洁静第一次正式上台。为了六分钟的作品《评弹女》,她排练了整整两年,恩师赵丽陪着她每天泡在教室里反复练习。满怀自信而去,却名落孙山,挫败的滋味如此苦涩。两年后,朱洁静“卷土重来”,进入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上海歌舞团前身)后被挑选参加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在17岁那年挑战中国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

   由佟睿睿编导的双人舞《根之雕》,既有古典舞的技巧、民间舞的语汇,也有现代舞的感觉、芭蕾舞的动作,难度极大。铁面无私的佟导认真又严格,“60多天从未如此漫长!走进练功房,头上顶着乌云,枯燥又烦闷,一刻都不想再跳了。”每一天朱洁静都觉得熬不过去,但每一次都咬牙挺了过来。白天跳,晚上梦里也跳,舞蹈笔记写满了厚厚一本。她和舞伴刘迎宏逐渐摸到了《根之雕》的精神内核,“树根的生存状态是靠着缠绕的力量,逐渐伸出生命的探角,在寂静的泥土中,永不停歇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演艺生涯中,舞者不也正是在扮演《根之雕》的角色吗?

   “魔鬼训练”终于“雕”出了沉甸甸的金奖——《根之雕》一举获得了创作、表演和舞台灯光的三项“荷花奖”金奖。“当我对金奖满怀期待时,它不理我;现在它来了,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朱洁静回忆说,从备战“桃李杯”到获得“荷花奖”,心中的每一番起伏、跌宕,碰撞、摩擦,都成为了宝贵的人生历练。有那么一个瞬间,她的自信心彻底打开,舞台也向这个执着的姑娘敞开胸怀。

   折翅的灵鸟再添羽翼,让生命绽放出绚丽光彩

   酣畅淋漓的《野斑马》、凄美动人的《霸王别姬》、壮怀激烈的《天边的红云》……一个角色一个脚印,朱洁静逐渐站稳了舞台C位。然而,伤病也不期而遇——2009年8月6日,朱洁静在排练中出了意外,膝盖髌骨滑位,左腿内侧韧带大撕裂。撕心裂肺的痛,痛得连眼泪都掉不下来;医生写下“不能跳舞”的诊断,白纸黑字,一笔一画,冷酷无情。

   “伤得太重,可能让我再也无法完整地站在舞台上跳舞,那是一种被扒得体无完肤、鲜血淋漓的痛楚。可内心深处还有着一种毫无来由的自信,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够重回舞台!”倔强的朱洁静暗自和医生、和命运较上了劲。为了早日站起来,她选择了高强度康复训练,几乎全中国的运动神经医生都认识了这个倔强的姑娘。经过五个月的复健,她曾经肿如馒头的膝盖和肌肉萎缩的左腿基本恢复了健康,奇迹般地返回首席演员的舞台。“只要你对舞蹈保持着长久的信心,它就会回报你的倾心付出。”

   “舞蹈演员大多伤痛如影随形,但我从来都没想过放弃。”如今,朱洁静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十几处,尤其是腰部老伤已落下病根,但她的应对越来越从容平和。在休养伤病的日子里,朱洁静也会“练功”——练内功,吸取养分,自我充实,不断思索,激发新的想法。“只要有心,生活中四处都是舞蹈灵感的来源,能转化为不同的艺术经验和感悟。”这些感悟被她浓缩进了《静·飞》《红幕》等舞蹈作品中,折翅的灵鸟再添羽翼,优美地飞翔在舞台上。

   “骨头裂开后再恢复,它会变得比以前更硬。每次受伤就好像在伤处砌一堵墙,渐渐垒成了一座小城堡。”朱洁静感谢一个又一个伤痛带来的成长。“坚强的城堡会包裹住脆弱的情绪,把柔软的心武装起来。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面对任何压力和失败,咬咬牙都能挺过去。”

   走进触及灵魂的“炼心”历程,爱与信仰永不消逝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当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超过200场时,饰演“兰芬”的朱洁静不禁回想起十几年前排演的《天边的红云》。舞蹈诗剧以红军女护士“云”的视角为主线,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英雄篇章。

   在100分钟的舞剧中,朱洁静饰演的“云”有近90分钟的出场,既要“爬雪山”“过草地”,又要穿过“枪林弹雨”。“编导设计的许多舞蹈动作都需要靠关节支撑着地面完成,排演时候大家浑身都是擦伤和淤青,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地方。”

   2006年舞剧开排之初,朱洁静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着舞剧排练的深入,她对“云”的认同感越发强烈,信仰也越来越坚定。就在《天边的红云》全国巡演中,朱洁静的预备党员转正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强大的新中国,践行了初心,实现了理想。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探究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2018年排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洁静接触到了与“云”截然不同的革命女战士“兰芬”。“如果说《天边的红云》锻造了坚强的‘筋骨皮’,那么《电波》就是触及灵魂的‘炼心’历程。”对朱洁静而言,创排红色题材舞剧的过程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用自己最擅长的舞蹈向追求真理光芒的革命英雄致敬。“在兰芬温婉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强大的心。而这份超乎常人的坚定,来源于共产党人强大的信念。”

   “当你在舞台上讲述先烈们的故事,那群同龄人会感应到你;当你带着无限真诚的情感去演绎,他们一定会接纳你、帮助你。”为了完成从释放到内敛的性格转换,她打碎了之前所有的成功经验,掩盖锋芒,“顶着”扮演“李侠”的王佳俊共同完成这台戏。“一台戏的时间,我伴随着一个平凡女人蜕变成那么伟大的新中国女性,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用心用情起舞,让《朱鹮》“飞进”全国观众的心里

   “朱鹮很珍贵,跳《朱鹮》的人很幸福。遇到这部作品,我愿意相信是命运的馈赠。”《朱鹮》“飞上”了2021年央视春晚舞台,朱洁静感慨万千,“闭上眼睛,每一个灵动浪漫的音符和每一个潜心创作的瞬间都在我的脑海浮现,回味无穷。如今,它的舞姿和旋律仍在当今的中国舞台上飞扬、绽放!”

   舞台上的“鹮仙”灵动,可朱洁静在台上飞舞得越轻盈,她在台下的练习就越“重”。千锤百炼的肢体语言融合了芭蕾等西方舞蹈与中国舞元素,描摹出鸟类“涉”“栖”“翔”的优雅姿态,但朱洁静依然不满足。“你要忘掉自己、释放自己、褪去自己,让那个角色穿到你的身体里,才能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舞剧《朱鹮》上演了250多场,她依然充满激情。“对我来说,每场演出都是‘第一场’。”在朱洁静看来,舞台对演员是极强的考验,随时随地可能发生闪失,与之“对抗”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磨练,哪怕是手指与脚趾的小动作也必须精益求精。“从排演开始,表演就在自我提升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

   今年,《朱鹮》登上央视春晚,又让朱洁静萌生了新的想法。“30岁时初遇《朱鹮》,仿佛我只要穿上红裙,‘鹮仙’就能飞到舞台的最高处;现在我想的却是,自己还能为朱鹮做些什么。”朱洁静认为,一曲5分30秒的《朱鹮》或许只演绎了鸟的灵动美丽,但这并不足以表达舞剧更深远的人文内涵。“《朱鹮》凝结了我们对生命的感悟,用曾经的失去去叩问人类如何珍惜,呼唤人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连续两年没跟父母一起吃年夜饭,今年春晚一结束朱洁静就回到了嘉兴老家,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据悉,一个半月后,上海歌舞团将开启《朱鹮》的全国巡演,首站是青岛,“鹮仙”又将轻舞飞扬。“期待用我的舞蹈,让《朱鹮》‘飞进’全国观众的心里。”

   只要观众还在,舞蹈还在,我就在

   文汇报:上海歌舞团二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你如何评价《晨光曲》与《朱鹮》的表现?

   朱洁静:《晨光曲》脱胎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用一段“板凳蒲扇舞”把观众带回到上海弄堂里的宁谧时光。在女人们手摇蒲扇,守着炉火的日常景象中,你可以发现上海的生动气象与时光流逝的美。《朱鹮》是属于东方的吉祥鸟,我们用淡雅而唯美的舞蹈将希望与祝福传递给全国的观众。上海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我的许多艺术家朋友纷纷扎根申城,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层出不穷;“演艺之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甚至有人买了“随心飞”,每个周末都到上海来看戏。上海歌舞团第二次登上央视春晚,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

   文汇报:你参加过《舞林争霸》《这!就是街舞》等综艺节目,也经历过一夜之间微博涨粉几万的爆红,你怎么看待流量的“红利”?

   朱洁静:电视综艺、网络平台像是一扇窗,窗外是缤纷耀眼的风景,但不能迷失在虚幻的光芒里。对我来说,剧场舞台有着更神奇的魔力,当大幕拉开,灯光亮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回家了。演员的艺术生命昙花一现,想要不断创作新作品,就要扎根舞台、扎根团队,经过施肥、浇水的“加持”,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我期待能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载体,传扬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用我独有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中国的舞蹈、中国的舞者有多么迷人。

   文汇报:在舞台上摸爬滚打20多年,有没有考虑过转型编导或者跨界影视、综艺?

   朱洁静:没有,在我的人生计划里,只有“下一支舞”。一个舞蹈演员,必须真正明白自己现阶段适合呈现什么角色,也应当认真思索如何才能一步步积累酝酿出最棒的角色。舞蹈是美丽而又残酷的艺术,舞者必须耐住寂寞,用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克服身体渐趋老化的骨骼。当身体越来越不美丽的时候,更需要内在力量源源不断去充实、去加强。当下,我期待奔跑着去观察、感受这个世界,汲取更多真实生活的力量,年龄和历练往往会赋予舞者一些在练功房雕刻不出的体悟。虽然我的腰腿不如以前柔软,体力似乎也没那么充沛,但跳舞的心却越来越通透——只要观众还在,舞蹈还在,我就在。

原文链接:

http://www.workercn.cn/34060/202102/21/210221105140365.shtml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