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我们的民歌合唱团

发布时间:2021-05-24 13:13:18 丨 来源:北京晚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闵乐夫

我所居住的老年社区有个民歌合唱队,按说我嗓音条件这么差,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是不配进合唱队的;更要命的是,耳有点背、眼有点花的我,担心听不准音,看不清谱,会让合唱指导为难。

奈何,我偏偏喜欢唱,谁能剥夺一个70多岁的老头儿亲近声乐的权利呢?

第一次进音乐教室,我就兴冲冲傻乎乎坐在了男声部第一排第一个(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男高音首席的位置)!随后排练,我经常犯错误,抢拍、拖拍、会唱时大声冒一句,不会时就瞎混;有时兴高采烈竟然唱错行,唱到女高音声部去了。看我无辜的眼神和一头的白发,老师深呼吸了一下,说:“这声部没您什么事。”他用了一个“您”,没动怒。女士们也没笑,只是身后一老哥儿捅我后背一下。

好在,我这个“害群之马”,也有出彩的时候。那是排练《阿里山的姑娘》,有一段欢快的类似砸夯号子的乐句,反正特难唱,谱子饶舌,唱词就更绕嘴,当天我没“拿”下来。回家之后,我就专门跟这段6小节的旋律较劲,如同一只蚂蚁在黑隧道磕磕绊绊乱撞,终于莫名其妙撞到了出口,此时可怜我两嘴角都是白沫子。下回上课,老师让分声部练,我就真成为临时首席了,我对还在“绊蒜”的那几位老哥儿信心满满地说:“我唱谱,你们唱词。”结果10分钟,我们就把这段“砸夯调”集体拿下来了,成!

合唱指导姓冯,叫冯宏。

冯指导人很干练,为提高学员读谱能力和听力,他自己编写音程练习、节奏类型练习、变化音练习、和声练习,把乏味的练声训练变得兴趣盎然。女生组学新歌,比男生快,不服不成,她们乐感好,而且底下肯用功,但是排练时,她们却显不出优势,“声儿”跟小猫似的。为什么?一是怕唱错了,二是怕高音不上去。男生组可没她们那么用功、那么谨慎,全凭临场发挥,玩呗,我们都没羞没臊地大声唱,错也错得磊落,不怕受批评。冯宏排练新歌,挺讲究效率,没有废话,当中还很体贴地安排五分钟休息,让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喝口水或活动一下腿脚。他从不拖堂,下课时总不忘赞扬歌友几句,大家也发自内心喊出一句:“谢谢老师!”

让大伙惊讶的是,在歌友微信群里,冯宏也经常有他的原创歌曲发表!连词带曲,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写独唱曲,也写合唱曲,逢合唱制作,他嗓子里居然“住”着四位——女高女中男高男低,电脑合成混声一条龙,他一人全包!是不是挺神奇?他“若无其事”地放进微信,引“粉丝们”一片喝采。我底下跟他闲聊,推测他准是某音乐学府的高材生,“赞颂”的词儿都快冒出了,冯宏的回答却让我很意外:“音乐是业余爱好,干厨师的,白案。”嘿!揉面的大手,弹钢琴“特溜儿”,匪夷所思。

让歌友更意外的是,冯指导把他89岁的老妈万大姐也拉进了合唱队。他第一次搀扶着老太太进音乐教室,我们都侧过脸不解地看着,以为老人是为儿子站台把场来了,没想到万大姐坐在女高音组,拿出歌单,是来参加合唱的。这倒好,老太太坐镇全场,谁好意思提前退场?老太太不说累,谁敢说累?冯指导底下对我透露:“我老妈腹膜有绝症,她不在乎,在家每天唱一首我伴奏,我们是音乐疗法。现在病情基本稳定。”

万大姐心态特别年轻。春节演出那天,我们老头儿戴上红领结站在合唱台级的后排,自我感觉玉树临风;女士们站在前排,身着丝光绒长裙,大概也陶醉在亭亭玉立之中。我对前排的万大姐说:“您今天真够美丽的。”老太太回头浅浅一笑,并嘟囔了一句,不知她嘟囔的是“谢谢”,还是“讨厌”。反正我耳背,没听清。那天,我们唱了两首歌,据说,反响特棒。

前些天,冯指导在微信群里又发表了一首原创新歌《红船》,这将是我们这群老人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准备的颂歌!这首气势恢宏的多声部大歌,玉树临风的老哥们和亭亭玉立的老姐姐小姐姐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七一”那天,燕园的居民朋友们,就瞧好吧!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1/20210523/20210523_012/content_20210523_012_1.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