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名家

秦海璐:我是个完全靠兴趣活着的人

发布时间:2021-05-27 11:12:30 丨 来源:新华网 丨 责任编辑:郑乾


片尾,秦海璐饰演的王郁站在雪地里等待自己的两个孩子。


秦海璐为《悬崖之上》贡献了自己从影二十年来的首场动作戏。

秦海璐和同是演员的爱人王新军一同参加《妻子的浪漫旅行5》。

23岁的秦海璐,凭借电影《榴莲飘飘》拿下金马奖。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悬崖之上》上映后,一段秦海璐的无声哭戏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片中她饰演的特工王郁,在得知爱人被捕后,躲在卫生间,咬牙抽泣,无声哽咽,那发自内心的悲痛,让人莫名揪心。

这场戏没有过多的技巧和设计。秦海璐说,自己是比较笨的演员,就是凭借本真。片中的特工没有被塑造成“邦德”,更像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着复杂的情感,这更贴近她的表演理念。

工作中的秦海璐,爱较真,在处理工作问题时从不拐弯抹角,“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来的,为什么不能把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把考虑个人感受放在第一位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嘛。我觉得大家谁都别废话,我也喜欢直来直往的。”她经常跟导演说的一句话就是,“导演您直接说。”

A追车那场戏拍了半个月,躺了三天

对秦海璐来说,《悬崖之上》不像其他作品,可以让她在拍摄前为了角色去体验生活。她饰演的王郁是一名特工,找不到参照物去借鉴,只能翻阅一些文档史料,但很多真正搞隐蔽战线的特工做的工作和经历的危险都没有被史册记录。电影开篇写道:“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所以,她更多的是凭体悟进入角色。

最开始接到剧本时,王郁只有文戏。但试妆时,负责动作指导的韩国导演郑斗洪说,要给角色加一些动作戏。他给秦海璐看了动作组拍的试拍片,有枪战戏,有雪地飙车戏,秦海璐心头一紧,“我的妈啊!就是‘邦女郎’啊。”

动作戏一直以来都是她不太愿意给大家展示的部分,从影二十年来秦海璐从没拍过动作戏,最多就是在电梯里撞来撞去的一些简单动作,没有这种有招式的。但秦海璐又觉得,能把第一次拍动作片的经历奉献给张艺谋导演,也是值得的。

自小学习京剧,刀马旦出身,翻跟头、练把式,一身童子功的秦海璐这次“算是把二十年前的老底都搬出来了”。

但这也正是其之前不愿意拍动作戏的原因,小时候训练,翻跟头讲的是空中概念,腾空的那一刻,或者在做一些危险性动作的时候,注意力是非常专注的,要调配身体每个部分让自己不受伤,保护自己的时候,就顾不了其他事情了。但拍戏很容易分散精力,受伤概率增加。

那场汽车追逐的夜戏拍了半个月,秦海璐拍完就从大同带着一身伤回到了北京。疫情原因需要隔离,“我都是挪进宾馆的,在床上躺了三天,半边身子包括后背全是淤青,一动就疼。”

其实,这场打戏,动作指导本来安排了12个特务,秦海璐跟导演商量,说这是非常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对方12个人,也都不是菜鸟,自己怎么可能活下来。导演就减掉了一半,只剩下6个人。朱亚文饰演的特工楚良帮她解决了两个,秦海璐一个人打四个,最后仍负了重伤。这也是为什么片尾她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的原因,因为王郁的一条腿废了。

秦海璐特别看重电影展现出来的真实感,每拍完一个镜头,造型指导就会对人物的受伤程度做一些修正,“你会发现戏里的王郁并不漂亮,就算在菜市场跟人打个架也是很狼狈的,更别说这是真正的殊死“搏斗。”秦海璐说,这才是真实的谍战片。

B厕所哭戏,特意让自己“肿”起来

剧本里,王郁的第一句台词是“活着的,去找孩子”。这也是秦海璐接这部戏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她看到的谍战片,主人公大多是无所不能的英雄,没有太多情感表达,但当她读到剧本中这句台词时,觉得这个角色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她是妻子,是母亲,是战友,人物很丰富,没有强调她有多么神勇。”当她失去丈夫、战友的时候,她用哭泣这种女人最脆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片中有一场戏,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吃了有毒的药片,躺在医院病床上,在得知爱人张宪臣(张译饰)被特务逮捕后,躲在洗手间无声痛哭。秦海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的,没有任何设计,唯一设计的就是她研究了中毒的人是什么状态。大多数情况下,中毒之后的造型都是黑眼圈、黑嘴唇,看上去很瘦弱的样子。但人中毒快死的时候,还有一种症状是身体浮肿,秦海璐在开拍前三四天大量喝水,每天吃很多东西,也不运动,就在房间待着,让自己“肿”起来。

这个浮肿的造型设计,秦海璐一直没有跟张艺谋导演说。拍摄时,摄影师赵小丁敏锐地察觉出了异样,纳闷不论怎么找角度,拍出来的人都是肿的,问秦海璐这两天怎么了,要不要后期修一修。秦海璐连忙拒绝,说拍出来什么样就什么样。

这场哭戏剧本上只有短短几个字,“坐在马桶上无声哭泣,撕心裂肺”。秦海璐坐在马桶上,感受了很长时间,但觉得肢体不能让她有一个很虚弱的状态,便选择坐在了地上,“我肿成那个样子后,觉得已经死过一次了,又听到自己的爱人被抓,被抓的结局就是死,一想情绪就没办法控制。”秦海璐说,自己是比较笨的演员,没有什么技巧和设计,就是凭本真,感受到了。

C“导演您直接说”

秦海璐十多岁时,父母双双下岗,家里没有了固定收入。后来,父母选择做生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也因此,无法照顾秦海璐和姐姐,只好将姐妹俩送到长托的寄宿学校,秦海璐被送到了营口市戏曲学校,学京剧。

戏曲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年幼的秦海璐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一学就是七个年头。为了练功,她每天晚上用板带绑着腿睡觉,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白天训练打飞脚——两条腿在空中碰一下然后落地,老师每敲一下藤杆,学生就要做一次动作,老师不停地敲,学生不停地做,一个半小时的课,要做超过250个。孩子们边哭边做,中间掉一个,就要在大家休息的时候补10个。

由于父母忙生意,秦海璐经常长时间见不到他们。她就跑到学校外面的一棵树下,用石头在上面刻下一个个“正”。她最久一次11周没见过母亲,13周没见过父亲。亲情的缺失和训练的枯燥伴随着那时候的秦海璐,但父母每次来,给她带来的烧鸡总是能抚平她内心的情绪。她可以很工整地把一整只烧鸡吃完,大骨头和小骨头分开,骨头上没有连带着筋和肉,就像上海人很工整地吃完一只大闸蟹。

她的独立和隐忍,正是在那段时间构架起来的。姐姐曾说,在上戏曲学校前,秦海璐偏男孩子性格,特别开朗,上戏曲学校后,话都少了,因为所有问题都得自己解决,但也塑造了秦海璐对待工作的态度——较真。

她在处理工作问题时从不拐弯抹角,喜欢直给。“我没有必要去考虑你的情绪,委婉地绕着弯说,这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嘛,我觉得还是直接一点儿”,秦海璐说,她并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一起来解决问题,工作状态就是工作状态,跟导演探讨的时候,就是探讨的状态,不用考虑那么多,“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来的,为什么不能把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把考虑个人感受放在第一位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嘛。谁都别废话,我也喜欢直来直往的。”

她经常跟导演说的一句话就是“导演您直接说”。“跟现场的同事也是,直接告诉我要什么,也别说一些话术,也别绕弯考虑我的情绪,不怕的,工作中谁都有问题,如果能够直接提出来,有什么样的修正方案,我觉得都可以,对事不对人。”

虽然工作中的秦海璐独立,有个性,但回归到家庭中的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最近她与老公王新军参加的一档综艺节目中,秦海璐在老公面前卸下了坚硬的盔甲,展现出女性的柔软,时不时撒个娇,羡煞众人。在秦海璐看来,这挺正常的,因为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是两人关系带来的差异,“如果我在王老师面前也像在大众面前一个感觉的话,我为什么要嫁给他呢?他有什么特别呢?如果我对他也像对我的工作伙伴一样,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再见,还怎么过日子啊。”

D 23岁拿下金马奖,挺蒙的

秦海璐吃上演员这碗饭,纯属偶然。

因为幼年一直处于漂泊状态,一家四口分别生活在四个不同的地方,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个团圆饭,秦海璐对于家庭的渴望从小便十分强烈。从营口市戏曲学校毕业,拿到中专文凭后,她就想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她想先考个大学,当时的逻辑是“一个中专文凭和一个大学文凭,人家肯定会选那个大学文凭的当老婆”。

于是,她打算报考中国戏曲学院,但当年中国戏曲学院在大连不招生。正好她和母亲看到中央戏剧学院在招生,母亲说,反正你不管考什么学校都只会唱戏,就给人家唱一段吧。当时招生考试都快结束了,老师给了秦海璐一张写有“补001”的纸条,让她补考,她也用戏曲学校的童子功征服了中戏老师,最终被录取,进入“96明星班”,与章子怡、刘烨、袁泉、曾黎、胡静、梅婷等人成为同学。

大学期间,秦海璐接演了陈果执导的电影《榴莲飘飘》,并于2001年获得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金马奖的分量,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秦海璐来说,意义有多重要?她不知道,“挺蒙的,23岁懂啥。”

虽然得到了业内认可,但她一直有一个白领梦:从考大学到拍电影,秦海璐最初的目的是拿到文凭、嫁得好一点,然后找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拿到金马奖后,有人找她拍戏,她拒绝了,反而去找了家公司当起了白领。可当白领的经历并不如意,“电脑也不会,连咖啡机、碎纸机这些现代化的办公用品都不会,其实是个‘废物’。”秦海璐在公司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半年后被开除了。

25岁的时候,一位朋友点化了秦海璐,你没发现真正养活你的是演戏吗?你每次没钱的时候都是去演个戏,挣点钱回来养活自己。秦海璐那个时候才想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还是演戏。

在演员的身份之外,秦海璐还跨界到音乐圈,出过专辑;作为出品人之一出品了电影《钢的琴》,拿下众多国内外大奖;参与编剧的电影《到阜阳六百里》,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对于这种“多面手”的操作,秦海璐表示,这并不是她的人生规划,喜欢就做一下,“我是完全靠兴趣活着的一个人。”

原文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1-05/27/c_1127495994.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