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红色精神传承 “经济蛋糕”做大

发布时间:2021-06-03 09:32:59 丨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为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讴歌伟大的长征精神、致敬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奇迹,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共同出品的民族歌剧《银杏树下》,于5月16日在河南省艺术中心正式首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潘志贤/摄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

河南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在兰考县城关乡朱庄村,有一棵58年树龄被称为“焦桐”的泡桐树,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这里聆听、追思、缅怀。

“焦桐”不语,精神长青。

焦裕禄纪念馆副馆长董亚娜已经在焦裕禄纪念馆从事了28年讲解工作。总有人问她,日复一日讲解着同样的内容,会不会感到厌倦?董亚娜回答说:“焦裕禄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她认为越讲焦裕禄精神,就越能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

焦裕禄当年为防治“三害”带头栽种的泡桐树,不仅改变了兰考,也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泡桐树在上世纪曾筑起兰考防风固沙的屏障,新世纪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东坝头乡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也是焦裕禄带领工作队找到治理风沙良策并成功的地方。如今,张庄村早已脱贫摘帽,成为彩绘如画的“梦里张庄”。在张庄村新村室,村支书申学风如数家珍地讲述着村里的新数据:去年旅游人数有16万人次,今年最多一天有12波游客,红色教育基地、四面红旗馆,每天都有新人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村里种的新一茬藏红花、巴旦木、褐蘑菇,新产的芝麻酱、西瓜酱,让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万多元。

习总书记曾探望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闫春光也兴奋地说起他的生活“年年新气象”:“养蛋鸡、榨香油,现在每年收入10万+,吃穿不愁。”

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表示:“我们将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作示范。”

河南林州人说,红旗渠里流淌的是精神,它让磨砺千年的民族精神,化为有形的“人工天河”,生生不息、奔流不止。

1969年,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的红旗渠全线竣工,当地人民缺水吃的生活成为历史。

10年,10万人,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刨出的太行山石,要是修一段高3米、宽2米的“长城”的话,足够连接哈尔滨和广州。以任羊成为队长的凌空除险队,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

10年修渠,更为林州培养了一大批敢想敢干的能工巧匠。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十万大军出太行”,将林州推上“全国百强县”的光荣榜。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功仕告诉记者,“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是革命战争年代此地的真实写照,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先后有5.5万多人为革命献身。

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百万英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站在陵园抬头望远,对面不远处的英雄山上,“红旗飘飘”雕塑横亘天地,鲜艳灿烂。“那,就是‘红旗不倒’的象征。”讲解员轻轻地诉说,简短有力。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每年有60多万人来到这里,从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中,探寻共产党人信仰如磐、初心不改的精神密码。

讲解员李子程说:“作为大别山的女儿,我有义务把这一块的红色历史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别山精神。”

如今,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新县,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来此重温革命历史,也成为许多青少年喜欢的红色打卡地。仅2020年全县就接待游客9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

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新县各地面貌也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我们把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红色旅游,并以此带动乡村振兴。”李子程介绍,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新县构筑了“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点27处,推动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实现了美丽风景向可观收益的转化。

对新县的红色精神传承工作,前来观瞻的湖北籍革命后代任全胜老人欣喜不已:“新县我来了5次,一次比一次变化大。希望继续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让鄂豫皖苏区的故事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精神也成为河南人民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和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经济总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目标,完成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三个转变”。

来自河南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经济总量先后迈上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3个大台阶,2020年达到5.5万亿元、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居全国位次上升至第18位、比2012年前移5位。

原文链接:

http://zqb.cyol.com/html/2021-06/03/nw.D110000zgqnb_20210603_2-03.htm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