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听大厅

重大革命历史剧《光荣与梦想》热播

发布时间:2021-06-03 09:54:00 丨 来源:北京日报 丨 责任编辑:郑乾


本报记者李夏至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的重点剧目,由刘江导演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光荣与梦想》近期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和网络平台播出。该剧全景展现了从1919年至1954年中国的社会状态,近乎完整还原历史课本的密集知识点,节奏明快紧张,人物张弛有度,备受观众喜爱。这是导演刘江第一次接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他眼中,党史剧不仅要重视内容的含金量,还要按照讲故事的规律拍得好看,让观众入戏。

每一段故事都符合创作规律

2019年,当导演刘江接到党史剧的拍摄任务时,《光荣与梦想》并没有成型的剧本,连剧名都没有,只有一个大概的创作思路。“这部剧要讲述的党史,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直至1954年,整整35年的时间跨度。”刘江说,单是这35年间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发生过的大小事件就不胜枚举,如何选择素材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刘江说,整个团队从开始做案头工作算起,就一直在琢磨如何拍出有自己风格的党史剧。“找我来拍一定是想发挥我的长处,那么我的长处是什么?是讲故事。”刘江表示,《光荣与梦想》累计出场人物近400个,大小场景超900个,这是一个反常规的超大体量,“要把几十年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讲得明白透彻,如何避免生硬地说教,不落俗套地表现这段历史,可能必须回归到讲故事的创作规律上去。”

“从根本上讲,我接受任务的首要前提,是搞清楚我不是去拍一个纪录片,也不是去拍一部专题片,而是要拍个有真情实感的故事片。我们内容的载体虽然是党史,但是我们要按文艺作品的故事规律来讲述党史。因此在选择党史素材时,就要遵循故事规律做一些取舍。”刘江透露,除了党史专家要求一定要保留的重大历史事件,《光荣与梦想》选取的每一段故事几乎都符合“见人、见事、见细节、见冲突”的故事要求。几乎每一个重要段落都能生动地反映人物个性,而“北伐东征”“四一二事变”“南昌起义”等冲突剧烈的历史事件,在剧中也花费了大量笔墨去描写。

以人物为核心讲述历史事件

《光荣与梦想》的叙事以历史发生的先后顺序推进,看似没有主线,其实隐含了很多主题。刘江介绍,该剧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要以毛泽东的视角去还原党史,但这部剧本身又不是个人传记史,因此注定了要表现群像,“它是线性加章回的结合,我们用毛泽东的视角去串联起历史事件,同时也要展现其他革命者的闪光瞬间。”

剧中出现的人物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领袖和知名将领。刘江透露,《光荣与梦想》的创作确立了以人为核心,围绕人物来讲述历史。不同的革命领袖在历史事件中都有各自的高光时刻,剧中对于这些人物就加以重点展示,如黄埔军校时期的陈赓,“四一二事变”中的周恩来,以及后续瞿秋白、方志敏的牺牲,革命者在各自的历史时空里都是主角。整个剧作看上去形散神不散,正是这些人物的闪闪发光,才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集体的形象。

剧中,几乎每一次大的事件中都有革命者的牺牲,国共合作破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河坝战役,乃至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杨开慧等诸多革命者的牺牲,在剧中都以诗化的场景加以重点展示。刘江透露,革命者的“牺牲”其实也是贯穿全剧的重要主题,“这些革命者没有一个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没有一个是为了谋权谋利,他们在当时衣食无忧,却可以为了理想放弃生命。我们希望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这些革命者不是神仙大圣,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只有真正地理解他们的选择,才能明白革命者的追求和理想到底是什么。”

家庭生活还原伟人普通一面

在《光荣与梦想》里,观众能看到朱德的沉稳大气,贺龙的粗中有细,青年时期陈赓的英勇机智,生动的革命者群像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共同气质。在刘江看来,讲好故事就要写人,就需要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故事。当一个个出现在历史课本里的人物拥有了不同的个性,人物活灵活现,故事也就有了让人看下去的动力。

讲故事的规律包含了如何塑造人物,而让伟人平凡化,是刘江找到的一条创作的“捷径”。在《光荣与梦想》的开篇中,故事就是从晚年毛泽东思念杨开慧的故事讲起,通过回忆串联起伟人的家庭生活,“妻子留下的梳子,儿子的照片,这些一笔带过的镜头里都充满了伏笔,这里的领袖是一个丈夫,更是一个父亲。我们希望通过家庭生活还原伟人普通的一面,从而让观众觉得可亲可近。”

故事要“见人”,就要体现人性人情的温度。在最近播出的剧集中,杨开慧的牺牲就饱含温情。故事既展现了杨开慧作为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又难能可贵地展现了革命者无法两全的艰难处境。杨开慧在弥留之际仍怀着对幼子的不舍,对革命伴侣的眷恋。刘江表示,杨开慧烈士牺牲时的那棵梅花树,以及弥留之际幻想与毛泽东再相见的场景,都是用诗化的手段来表达人性人情,也是用更为柔和的艺术形式与观众形成共鸣。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603/20210603_011/content_20210603_011_2.htm#page10?digital:newspaperBjrb:AP60b80d54e4b0e613ac104173

联系专线    商务合作    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