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播出过半,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全景式观照30多年间影响中国命运的重要事件,既有宏大叙事和正剧品格,也将笔触探入历史深处,不乏人性化、诗意化的个性表达,进一步提升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手段。
重要的人和事都交待清楚了
《光荣与梦想》尽管事件众多,但节奏紧凑,对彼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揭示和剖析。目前播出的20多集剧情中,从中共一大建党、北伐战争,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无一遗漏,文约而事丰,艺术表达手法多样。比如全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彭德怀、罗荣桓、粟裕、周保中、叶剑英等相继入党时,用了排比的组接形式,有的人物事件仅用几秒钟就讲清楚了来龙去脉,依然能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比如蒋先云烈士的牺牲用贺龙的几个回忆闪回片段,配以悲壮的音乐,极富感染力。
最新剧情中对皖南事变的呈现,用简笔交代了人们熟悉的事变过程,同时把相对充分的笔墨留给鲜为人知、值得开掘的“事件背后”。比如事变发生后,《新华日报》是如何躲过国民党当局的新闻检查,把周恩来写下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刊发在报纸上。剧中还特意用一个长镜头直观地呈现了随着报纸的传播,在街谈巷议中形成的轰动重庆、传遍全国的舆论声势,镜头语言简短清晰又极具说服力。
《光荣与梦想》开播后,独特的诗意表达最为人称道,作品开篇五分钟切换了三个时空: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偶感》手稿于1982年在杨家老屋墙砖里被发现;晚年毛泽东在菊香书屋,抚摸着木梳,看着妻儿的合影,潸然泪下;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投身革命洪流,奔走呼号,领导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三个时空场景串起毛泽东从青年到晚年与亲人间的眷恋,人物情感层层叠加、丝丝入扣,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跨时空平行剪辑手法让网友惊叹:“从没见过这样的开篇,画面和配乐都很高级,真是不一样的革命历史剧。”
电影大片式的视觉手段都用上了
镜头就是创作者的眼睛,对于创作者来说,“怎么看”尤其考验创作者对历史、人性和生活的理解深度。《光荣与梦想》中展现的革命先驱高光时刻和激烈的战争场面不断带给观众感染和震撼。毛泽东辞别妻儿,远赴他乡不能回头的亲情之痛;方志敏、瞿秋白、杨开慧就义时的大义之勇;红军血染湘江、激战腊子口的悲壮豪情……这一幕幕故事也伴随着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比如湘江之战,是长征路上的“触底”时刻,既是红军战士英勇血战的英雄篇章,也是剧情起伏的关键转折,所以这一战用“详笔”,通过水下摄影,从独特视角近距离、沉浸式呈现了战斗的惨烈。8万人参与的红军长征,剧中则用了一个10分钟的超长镜头来展现。观众的视线随着镜头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穿梭于行军队伍中,近距离观察红军战士们的行军细节,从航拍场景,到大全景,推进到中景、近景,成为有纵览、有细节的历史重现,看得人心潮澎湃。
近日,《光荣与梦想》主创走进大学进行交流,青年学子们表示《光荣与梦想》并非刻板地说教,而是让历史事件和人物以鲜活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谈及《光荣与梦想》的现实意义,导演刘江表示,他想要作品见人、见史、见诗、见情,他希望故事能讲得“燃”一些,以青春共振青春,去影响年轻人。
近年来,主旋律作品以愈加精良的制作和多元的艺术展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更深入地走入观众内心,讲述好那些值得被纪念的大时代,一直都是创作者们不断在探寻的问题。《光荣与梦想》以人带史,以情动人,紧扣历史逻辑,以沉浸感、共鸣感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通过详略有序的镜头表述,揭示出历史进程的必然。记者邱伟
原文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1-06/10/c_1127548472.htm